青山深處二

第四章 利劍出鞘-第一節 沉默的海豹(3/4)

    (3)

    命令下達前幾秒鍾,四連五班代理班長職務的上等兵陳誠正趴在隱蔽位裏,回味著數日前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從師政治部副主任手上接過二等功獎章的情景。

    “代班長,這玩意兒動了,”同在一個隱蔽位的機槍手突然推了他一把。

    陳誠激靈一震,將首長肩上的二杠三星、漂亮護士的仰慕目光、肖團長的讚許笑容統統拍走,摘下扣在胸前的班組級終端儀。他是班裏第一個能熟練操作這種新裝備的士兵,所以在立功後又很快提升為副班長。

    “團部跳級指揮?目的地坐標不是正好在第1偵察組的路線上嗎?”陳誠有些疑惑地看身旁的戰友一眼。

    “你是代理班長,”戰友愛莫能助,“你叫咱幹啥咱就幹啥。”

    陳誠點了點頭,有些飄飄然了。起身吹了個口哨,頗有大將風範地朝本班的幾個隱蔽位方向揮一揮手,蹦出一句CS版英語,“Followme,go!Go!Go!”

    年輕的士兵們旋即躍出雜草叢生處,帶著一身泥水緊隨其後。八條身影很快隱沒在蒼茫雨幕中。

    (4)

    CB師原為預備役,長期紮根於南疆邊錘,訓練科目向來以亞熱帶叢林戰為主,現役人員素質過硬,預備役人員的訓練也具有針對性,故而原有實力並不弱。為使這支曾在宜蘭血戰中付出巨大傷亡的部隊迅速恢複戰鬥力,最終達成中部山脈阻滯計劃決心,上級部門頗費了一番心思,將最好的和最恰當的兵源補充到ID團:前者占大多數,主要為來自雲、貴、桂一帶山區的一類預備役人員(服過現役的基幹民兵),以保證部隊的基礎作戰素質;後者則是受過合格的新兵軍事訓練的大中專、技校新兵,以保障中低端數字化裝備列裝後迅速形成戰鬥力。誠然,在為期不長的休整期內,上述應急舉措仍然不可能將ID團的戰鬥力恢複到原有整體水平。

    ID團黨委班子清醒地認識到,能恢複三分之二的水平就已經是奇跡了。每每談及此類話題,年僅28歲的ID團團長肖楊中校都會想起一個人。

    “我說庭工,老老實實上課去吧。蹲宿舍裏天馬行空地幻想,真以為你是散豆成兵的戰神啊?”

    “我當然不是,敬仰一下前人撒。散豆成兵的神不是沒有。”

    “切!神話故事裏的薑子牙?”

    “徐帥呐。”

    “噢,你的偶像。真搞不懂,林劉粟徐你咋就隻喜歡最尾一個捏?”

    “你懂個屁。論打勝仗個個都行,咳,粟大將百戰百勝,每勝必慘,沒人補充他打不下去。徐帥可不一樣,連打帶賺自己搞定……西路軍兵敗河西時毛老人家就說過‘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這話不是吹滴,先是冀南抗日根據地一夜之間冒出來,接著解放戰爭,區區幾萬雜牌部隊單挑閻老西十幾萬大軍,不但獨立解決掉山西,還錘煉出更多更強悍的高素質隊伍……喂喂,別睡著……這本書送你看看……”

    肖楊扼斷思緒,目光落在雕塑一般立坐許久的吳品身上。敵滲透分隊畢竟僅限於特種作戰領域,即將到來的中央山脈阻滯戰才是真正考驗ID團的時候。重傷未愈的ID團將如何應對宜蘭平原上那支虎視眈眈的百戰之師——他心悸了,局部懸殊對比下的敵我態勢不是僅憑一腔熱血就能改變的。

    肖楊坐如針氈,信手翻開一本名為《曆史的回顧》的舊書,以尋求慰藉。扉頁上,某人曾用黑色中性筆七歪八扭地寫道,“2007年7月贈肖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