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

正文-第四十一章(1/2)

    正文-第四十一章

    麥克阿瑟的屍體被運回美軍陣地後,美軍士兵一片嘩然,個個表現的驚恐不已,似乎世界末日已經到來。

    美軍陣地指揮官已經明白,現在要取勝已經不可能,甚至於自保都是一種奢望,如果再戰下去,不但失敗的結果無法改變,還會徒增傷亡,經過審慎的思考,美軍陣地指揮官決定向華夏軍隊投降,因為現在投降至少還能保全數萬美軍的生命,而要不投降,那不但無法挽回敗局還會使數萬美軍白白犧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誰都不願意做。

    這裏的美軍一決定投降,其他處在萬華嶺且被圍的部隊立馬響應,全部投降!

    至此,萬華嶺戰役以華夏的全勝而結束。

    萬華嶺戰役一結束,秦雄立刻根據楊德誌的指示把部隊開向濱宜,因為萬華嶺地處兩軍大兵團交戰戰場的後方,算是一個腹地,戰略地位很重要,隻要華夏軍隊反過來攻擊美軍的後方,那美軍原本就很被動的局麵將更加的被動,可以說,萬華嶺戰役的勝利已經預示了整個越南西線戰場,甚至是整個越南戰場上華夏的勝利。 華夏的指揮官看到了勝利,美軍高層甚至是美國政府也看到了這一切。

    失敗的局麵已經無法挽回,一向很聰明的美國政府決定和談。

    和談來的很快,就在秦雄率所部以及越南軍隊開到濱宜前線的當天,美國總統的特使司徒雷登乘飛機來到華夏首都,與華夏政府商議停戰事宜。

    其實,華夏政府發動這場戰爭也實屬無奈之舉,本來,根據華夏的最初計劃,這場戰爭是要在華夏的第111號計劃順利實施後才開始的,可是越南以及南海周邊國家太不把華夏放在眼裏了,竟然對華夏的非軍用船舶下了手,士可忍,熟不可忍,在國家尊嚴的壓力下,華夏政府才不得不做出出兵越南的決定,沒想到這戰一打就是好幾年,華夏政府早已想盡快脫離這累人的越南戰場了,現在可好,不用我們去找人家,人家主動找上門來了,華夏政府高層長出一口氣,決定接受美國的和談要求。

    和談是一定要要的,可戰爭卻也不能停,一方麵,和談到低能談出個什麽結果誰也不清楚,萬一要是談砸了呢?另一方麵,談判就是雙方實力的對比,誰在戰場上占的主動大一點,誰就在談判桌上占據了主動的地位,為了穩固華夏在談判桌上的主導地位,戰爭就必須進行下去,隻有戰爭才能給美國政府帶來壓力,也隻有這樣,華夏才可以在談判桌上為國家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談判正在開始中,戰爭也在進行中,不過,因為兩國和談的緣故,戰爭已經從大規模、大範圍變成了小規模、小範圍的戰爭。

    無可爭議,這個重要的所謂的小戰場正是濱宜,因為濱宜地處美軍腹地,是美軍的後方,現在美國之所以要和談也是因為濱宜的緣故,隻要美軍拿下了濱宜,那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被動局勢將有所緩和,起碼,美軍還有個退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