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

正文-第十三章(1/2)

    正文-第十三章

    等大家都坐好後,楊德誌將軍才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環視了一番會議室,又看了看會議室裏的近百名中高級指揮官,楊德誌將軍似是自言道:“國家有難,我當出征,馬革裹屍,壯我中華!”

    聲音雖小,但底氣很足,足以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場的人隻覺得一股熱血湧上心頭,嘴巴便自不而然的跟著喊起來了。

    “國家有難,我當出征,馬革裹屍,壯我中華、、、、、、”聲音在會議室內遊蕩著,久久不能散去,人們都被這句口號所感染了。

    “好了!諸位。”楊德誌雙手望下壓了壓,示意大家暫停。“我想目前的局勢是什麽樣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我們今天的這個會說好聽點是個會議,實際上就是和大家見個麵,彼此之間認識認識,至於具體的任務我們以後再談,今天就是為大家接風洗塵而已,這是你們上戰場前最後的一個舒服日子,可不要白白浪費了,我就先祝大家玩好了!”“將軍說的是,咱今天玩好,以後打戰誰都不許做膽小鬼,即使做鬼我們也是戰死鬼,膽小鬼和我們永遠沒有交集,大家說是不是!”一個身著少將軍服的軍官激動地說道。

    全場人的血性都被激起了,在那一刻,這群華夏的將軍們甚至比憤青還要憤青,人們連連說是,心中的雜念在那一刻消失的無影無蹤,人們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殺身報國!

    畢竟是華夏人!

    在國家沒有外患時,他們也許會互相爭鬥、互相攻擊,可一旦國家有了外患,不管國人之間的仇恨有多深,他們都會秉棄前嫌,一致對外。

    這不是信口胡鄒,這是有實例做靠山的。

    華夏曆史上對外戰爭不多,一次是唐朝時,當時是跟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國打了一戰,那場戰打的很慘,華夏近七萬大軍全軍覆滅,軍隊將領僅帶著區區一千人逃回華夏,不過,當時唐朝正處於頂盛的開元盛世,全國軍隊近百萬,而大食軍隊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十萬而已,所以唐朝雖然敗了,可實質上沒什麽危險,那七萬人對唐朝來說真的不算什麽,這場戰曆史上稱為恒羅斯之戰,其唯一的曆史意義就是使造紙術傳入了西方,和印刷術共同為西方宗教改革運動和啟蒙運動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對西方來說這是好事,可對中國卻隻能算是一件壞事,不說那七萬的英魂,因為這對華夏曆史的發展基本沒什麽作用,隻說那造紙術和印刷術就讓華夏幾乎亡國,這話怎麽說呢,還請諸君容我細細道來。

    咱反著來驗證這事。

    鴉片戰爭華夏為什麽會敗?因為英國的政治製度比我們先進,武器也比我們先進。武器的原因我就不說了,咱就單說說這政治製度的原因。

    鴉片戰爭時中國是封建君主專製,皇上掌握大權,一切皇上說了算,今天皇上頭有點疼,腦子糊了點,他決定一件事,底下人即使認為不對你也得照辦,不然你就是找死!英國是什麽政治製度?君主立憲製!國王說了不算,那誰說了算呢?內閣!議會!內閣和議會幾個人啊?很多!所以說人多力量大,這麽多人的腦子合一起即使有好幾個白癡你天朝上皇也還是比不上啊!再加上武器的原因,可以預見到,華夏必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