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556章 民族融合的問題(1/2)

    寬甸城遊擊將軍尼堪外蘭有報,隨著女真族人不斷湧入關內,寬甸城已經沒有可耕種的田地分給他們了。

    奏本直接送給朱翊鏐手裏。

    王象乾這兩天的心情有所好轉,為女兒著實操了不少心。

    一來,夫人每天耳鬢廝磨,軟硬兼施地勸導;二來,朱翊鏐也支持女兒將孩子生下來;三者,他心疼女兒,知道女兒這時候需要支持。

    倘若他這個做父親的不支持,那還能指望誰支持呢?

    所以他的心也逐漸軟下來了,不再像起初剛聽到這消息時那麽抗拒,當時他可是堅決不同意生下這孽種。

    心境一旦轉變過來,現在想來好像也沒有那麽嚴重。

    女兒高興就好。

    夫人總是懟他,女兒嫁出去了,已經不是王家的人。言下之意,他這個父親已經無權過問。

    想想也是。皇上說了,哪怕父母也無權幹預孩子的選擇。

    女兒的選擇與別人無關。

    如此一來,關於女兒要孩子,王象乾心裏一關也就這樣過去了。

    可以專心致誌地投入遼東改革中。

    這會兒他正與朱翊鏐商量關於尼堪外蘭這道奏本上的內容。

    朱翊鏐沒去過寬甸城。

    不過就尼堪外蘭提出的問題,倒是可以給出幾點建議。

    第一,在保證不破壞環境與植被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有效開墾種植。

    第二,建議女真族人不必全部湧入寬甸,歡迎到遼東其他地方,乃至跨過遼東,前往大明內地。如果前往奴兒幹都司,不僅賦稅全免,朝廷對於開墾種植與參軍者還有一定補貼。

    第三,鼓勵所有人選擇性地去遼東半島或山東半島所屬的海島上定居,比如長山列島、渤海海峽一帶。

    盡管給出建議,但在朱翊鏐看來這也隻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因為女真族人之所以選擇隻湧入寬甸城,其根本原因還是對大明沒有足夠的信任,或者說讓他們去其他地方找不到歸屬感。

    建立與女真族、蒙古族人相互信任的關係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隻有相互信任,能夠找到自己歸屬感,接下來的工作才好展開。

    但這顯然又不是通過一兩句話,或做一兩件事可以解決得了的。

    一念及此,朱翊鏐對王象乾道:“安排一個時間,朕去一趟寬甸。”

    “好,屆時讓李總兵陪同陛下去。不過,陛下前往寬甸用意何在?”

    朱翊鏐回道:“一安撫當地居民,隨著女真族人不斷地湧入寬甸,原本居住在寬甸的遼人想必有很大意見,這個矛盾早已經凸顯出來了。”

    王象乾微微頷首,這個問題尼堪外蘭曾不止一次匯報過。

    朱翊鏐接著道:“第二,朕還沒有去過寬甸呢,也不知道哪些地方適合開墾種植,哪些不地方不適合,所以朕心裏想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還有,眼下尼堪外蘭將寬甸到底治理得怎樣,朕也想去看看。”

    “不過去寬甸之前,王巡撫派人去建州,朕要先見小徒努爾哈赤一麵,三十萬兩銀子借給他了,可派往奴兒幹都司的三千個人,咋不見動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