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435章 努爾哈赤要反擊了(1/2)

    明正統初年,建州女真人李滿住修築佛阿拉城以居。

    大明官方稱之為“建州老營”,於成化年間曾兩次被毀。

    努爾哈赤在起兵統一建州女真的過程中,為興基立業,便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築城池宮室。

    佛阿拉城建有套城、外城和內城三層,內城中又設木柵,柵內是努爾哈赤的住所,內城有百餘戶,都是努爾哈赤的親屬,外城住著居民與兵丁。

    外城城牆周長五千多米,其中純人工築為三千多米,設門五座,設在低矮的隱蔽溝穀之中。

    內城牆采用土石壘築,長將近一千米。內、外兩道城牆的基礎都按山形地勢走向建築,均呈不規則形。

    柵城內的居所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努爾哈赤的居址,而一處是其弟弟舒爾哈齊的居址。努爾哈赤的居地處在佛阿拉台地正中最高處。

    “佛阿拉”為滿族語,“佛”漢譯是陳舊的意思,“阿拉”是低矮或平頂的山崗,佛阿拉城即舊城(建州老營),是努爾哈赤的第一個統治中心。

    此刻被諸多部落包圍了。

    可努爾哈赤堅壁清野死守不出。

    不過他也不是害怕,隻是不想與尼堪外蘭等正麵交鋒。

    外城可以駐留,努爾哈赤也沒想堅守,那裏的居民已撤到內城,反正什麽都沒給對手留下。

    但凡有想從外城破內城而入的,努爾哈赤絕不客氣。

    他知道尼堪外蘭等人耗不住,越著急努爾哈赤越高興。

    一來,努爾哈赤這個戰略方針,無疑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來,尼堪外蘭他們也見識過努爾哈赤以及手下那幫人的彪悍。

    再者,尼堪外蘭他們雖然一道討伐努爾哈赤,但因為屬於不同部落,並不齊心,誰都不想第一個送死。

    故而叫囂的多。

    真正想衝進內城與努爾哈赤決一死戰的人並沒有多少。

    這便是久攻不下的原因。

    努爾哈赤死守內城與柵城絕不等於坐以待斃,也不是等明軍來救,可以說自始至終他都沒抱這個希望。

    之所以讓張懋修寫信向師父朱翊鏐求助,隻是想通過借助大明皇帝的威嚴來幫助他們鼓舞提升士氣。

    堅壁清野是在等待機會,待尼堪外蘭他們鬆懈或因久攻不下煩躁時,再衝出去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即便努爾哈赤知道師父已經出兵趕來,他也沒敢寄托希望。

    準確地說是他不想。

    努爾哈赤與弟弟舒爾哈齊都是血氣方剛的年齡,但兩人差五歲。相比較而言,舒爾哈齊更加沉不住氣。

    這天,舒爾哈齊等不及,說道:“大哥,你師父到底來不來?這樣堅守不出也不是辦法,糧食快挺不住了。”

    張懋修其實更著急,按理說皇上也該到了,又怕努爾哈赤敗下陣來,完不成皇上交給他的任務。

    努爾哈赤卻不慌不忙地道:“三弟別急,我們糧食要挺不住,他們人多,更挺不住。我們不能指望師父,記住,萬事都得靠我們自己。”

    “可我們需要堅守到什麽時候?”

    “我們不是與他們幹過嗎?也沒有坐以待斃啊?”

    “大哥,我們隻在內城,他們又攻不進來,幹得一點都不過癮。要我說,不如衝出去殺個痛快,也不見得就一定會輸給他們。”

    “這時候不能逞匹夫之勇,沒有絕對把握不行,畢竟我們隻有這麽多人,即便最後取勝,也會兩敗俱傷。這還隻是建州各部,倘若淮西、東海各部趁機來襲,我們拿什麽抵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