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433章 遼東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1/2)

    相比較於戚繼光與李成梁那充滿憂慮的談話,王象乾與朱八戒的談話則夾雜著抱怨、不解。

    朱八戒抱怨、不解,為什麽師祖與嶽父都對師父不如想象中的關心,至少沒有他一半的關心。

    而王象乾抱怨乃至責斥朱八戒拎不清,本來很容易判斷的問題到朱八戒這兒卻變得無比的艱難。

    兩個人的三觀本來就大大不同,認知上當然會出現分歧。

    直白地,王象乾與朱八戒壓根兒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而朱翊鏐與曾朝節的談話,兩人的情緒似乎要複雜得多。

    因為通過兩度的調查研究,曾朝節在遼東發現了不少問題。

    準確地是叫隱患。調查研究越是深入,感覺隱患越為嚴重。

    從屯田談到軍備建設,從榷場談到對外貿易,尤其是與女真部落之間的貿易,從邊牆之內遼人的生存現狀談到邊牆之外……最後落腳點在李成梁。

    談到李成梁以及李氏家族時,曾朝節椎心泣血,不禁仰而歎。

    想當初,也就是萬曆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重用李成梁,使遼東明軍在征討東夷與西虜的戰爭中捷報頻傳,凱歌高奏,以致於當時的人紛紛稱譽道:“今九邊事情,獨遼東為難,而九邊將官忠勇,獨李成梁為最。”

    可謂風光無兩。如今李成梁擔任總兵官已有十多年了。

    李成梁高祖李英自朝鮮內附,世為鐵嶺衛指揮僉事,遂為鐵嶺為籍。

    李成梁有大將之才,但家貧不能世襲,年四十仍為諸生,後在遼東巡按禦史李輔的資助下入京述職,遇到了賞識他的張居正,從此一飛衝。

    在隆慶四年(1570)年,遼東總兵官王治道戰死,時任遼東副總兵的李成梁代為總兵官,從此遼東開啟屬於李成梁的時代。

    遼東明軍在李成梁的指揮下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

    隆慶五年(1571),李成梁大破入邊殺掠的蒙古察哈爾部;

    萬曆二年(1574)因建州女真首領王杲進犯遼陽,李成梁主動進攻王杲老巢古勒寨,斬殺一千餘人;

    萬曆六年(1576)正月,因蒙古泰寧部入犯,李成梁夜行出邊二百裏,直搗蒙古軍營,大破蒙古軍。

    同年(1576)十二月,蒙古泰寧部首領再次進犯,李成梁也再次出邊,二次直搗蒙古軍營,大破之。

    萬曆皇帝因此封李成梁為“寧遠伯”。

    萬曆八年(1580),明朝下令在廣寧遼東總兵府所在大街修建石牌坊,上刻著“鎮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二十個大字(據至今依然立在遠處)。

    李成梁擔任總兵官十幾年來,先後奏大捷十幾次之多,使得皇帝動不動祭告郊廟,其邊帥武功之盛,大明二百餘年唯他一人。

    民諺曰:一人得道,雞犬升。

    李成梁四十歲年紀仍為諸生,可因為他,幾個兒子年紀輕輕,不是副將便是參將,或是遊擊將軍。

    大兒子李如鬆更是擔任過山西總兵官,時年三十四歲。後來因為禦史建言,李成梁與李如鬆父子不能一同掌理重鎮,申時行才將其調回。

    總之,因為李成梁,李家“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