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427章 皇帝明確有旨(1/2)

    朱翊鏐也沒有刻意加速,軍隊尚未抵達廣寧,便收到乾清宮著火的消息。

    他不禁心下一沉。

    雖然著火僅限於乾清宮,燒毀的範圍有限,並不算大。

    但怎麽說這也是一件大事兒。

    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

    朱翊鏐能感覺到鄭妙謹此時此刻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立鄭妙謹為後時就有朝臣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時更有朝臣反對。

    張四維去世,由於支持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朝臣反對者更多。

    鄭妙謹這時候無疑處於議論的風口浪尖,這場火來得也太不湊巧了。

    張四維過世的時間點也是趕巧,剛好在他出征後的第三天。

    以致關於張泰征是否需要辭官回家守製必須由鄭妙謹來決定。

    壓力自然落到鄭妙謹頭上了。

    好在交代過王安,讓他從中點撥提醒,不然當初讓張泰征接任真定府知府這步棋,就成了一步誤人誤事的廢棋。

    朱翊鏐想著,如果這會兒他在京的話,情形或許不一樣。

    收到信息後,朱翊鏐沉吟半晌,而後作出這樣幾道指示——

    第一,關於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二十七個月是皇帝的旨意,皇後與首輔都不過是奉旨行事。

    第二,乾清宮著火需立即重建,多采用磚石,而少用木漆結構,同時加強避雷防火等措施的建設。

    第三,乾清宮著火無論是人為還是天災,都屬意外突發事故,並非什麽天譴或有違天和,此乃迷信,有再敢造謠唯恐天下不亂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等於是下了三道旨意,然後派人八百裏加急趕緊送往京師。

    對乾清宮著火一案的處理,戚繼光與王象乾表示讚同,可對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的事表示不解。

    這也難怪,畢竟是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有幾個人能像張居正那樣,將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

    雖然說自古忠孝兩難全。

    但在古代當忠與孝發生矛盾時,更多的人傾向於先孝而後忠,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孝還談什麽忠?

    這個無所謂對錯,隻是認知與理念的問題。這也是朱翊鏐為什麽沒有強製而采取彈性守製的緣故。

    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決定,不必非得回家守製三年,並沒有強製規定說,一定不能回家守製三年。

    朱翊鏐與戚繼光、王象乾他們一解釋,他們似乎也能理解,隻是感覺這條路走得不會那麽容易。

    根深蒂固的傳統與理念,哪能會因為一道聖旨就能輕易改變?

    ……

    朱翊鏐的旨意很快傳到京城。

    鄭妙謹知道這是為她減輕壓力,無論是張泰征守製,還是乾清宮著火,都有人將矛頭指向她。

    關於張泰征守製,朱翊鏐無疑是將責任攬到自己頭上。

    關於乾清宮著火,以強製的手段不許人們隨意造謠。

    首輔申時行也頗感欣慰,不然他的壓力太大了,皇帝剛出征不久,朝中就發生這樣兩件大事。

    而且都十分敏感,處理起來也是相當棘手,引起頗多爭議,好像他這個首輔有多麽無能似的。

    如今有皇上旨意,立馬不一樣了。

    他支持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三年,與皇上支持效果當然不一樣。

    他下令緝捕造謠生事者,與皇上下旨的效力又大大不同。

    收到朱翊鏐這三道旨意,申時行頓時感覺輕鬆了許多。

    但盡管如此,他知道事情也不會就這樣輕易結束,尤其是守製一事,反對的呼聲依然會很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