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376章 皇帝暈倒 禮部堪陵(2/2)

    ……

    皇後駕崩第二天,徐學謨奉旨前往天壽山視察皇後的寢宮工程。

    出了德勝門,眼見沃野平疇,青蔥一片,不覺心情又美了幾分。

    感激李之懌歸感激,但內心中的竊喜還是不得不承認,的確是有。

    皇上一言九鼎,既然已經答應皇後娶他女兒,就不可能不算數嘛。

    早晨的陽光也不撒潑,加上涼風悠悠,徐學謨更感覺心曠神怡了。

    隻是不敢表現出來而已。

    馬車入了昌平州,昌平州新任知州鄒元標已在此恭候多時。

    路邊臨時搭起來的涼棚裏,已經擺好了酒席,招待徐學謨。

    畢竟人家這次公幹,而且女兒很快就要進宮當選皇帝的嬪妃了。

    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喜悅之情,徐學謨隻草草喝了一碗綠豆粥,其它什麽都沒吃,就又催著趕路了。

    大約未時光景,徐學謨一行人來到天壽山前。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州境內的天壽山,是明成祖皇帝宣布遷都北京後,親自選擇的陵地。

    為選擇這一塊理想的吉壤,朱棣從全國各地召集一批有名的風水大師,讓他們跑遍了北京周圍的山巒崗地。

    這些風水大師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好幾個月,最後遴選出五處山陵,繪製圖樣來讓朱棣圈定。

    朱棣又讓他最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和大相士袁珙參加意見,多方斟酌後,終於把黃土山選定為皇陵。

    朱棣嫌黃土山名字不雅不好聽,遂親自改名為天壽山。

    要說這天壽山的確是一塊難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多裏,是燕山山脈的一個分支,來脈可謂虎踞龍騰,悠遠有致。東、北、西三麵群山環繞,南邊卻來敞無阻,好像一個大庭院。

    “院子”盡頭,有一對小山把門,左邊稱龍山,右邊稱虎山。

    從天壽山正中一處叫康家莊的村子後頭,密林裏流下一股清澈的山泉,迂回流過這片三山環抱的平坦腹地,然後從龍山與虎山之間潺潺流出,流向廣闊的平原。

    無論山形水勢,還是土層植被,均無一點可挑剔之處。

    朱棣選中這塊陵地後,把康家莊的村民盡數遷走,然後在其旁修建了自己的陵寢。民間所傳“康家莊邊萬年宅”指的就是朱棣的長陵地。

    自朱棣起,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幾位皇帝陵寢都在這天壽山中。

    車轎在龍虎二山之間的大紅門前停下。這是皇陵的正門。

    所有官、軍士等到此一律下馬,就連皇帝來也不例外。

    徐學謨在車轎裏頭另換了一件幹淨的素服,然後下車視察。

    皇後突然駕崩,勘陵寢的工作任務很重,勘定後就要立即動工修建,以皇後陵寢的規模,從勘定到完工,最低最低也得需要三個月時間。

    這三個月時間裏,徐學謨估計自己就得忙這個了,而且多半時間會在這天壽山度過。

    不過想著這是為皇後而忙,有再多的辛苦他也認為值得。

    對皇後的恩情,他與女兒這輩子感激不盡,也還不清。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