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344章 大明之孝(1/2)

    顧青雲與王安,聯同刑部負責行刑的官員回來了。

    李大龍,也就是李彧,已在西四牌樓前斬首示眾。

    東暖閣裏,朱翊鏐正在考量真定府知府的人選任命問題。

    在他的設想下,北直隸轄下的各府州堂官一定不能草率,最好是拿出來都像宋纁一樣能獨當一麵。

    虎父無犬子,當初任命張泰征去當錢永良的助理時,的確是想讓他接任真定府知府,也想到了張四維過世後張泰征需要回家丁憂守製的問題。

    如果張泰征不回家丁憂守製,倒可以考慮將知府這個職位給他,否則剛任命沒多久,就要回家將近三年時間……這還得需要掂量掂量。

    可如果父親去世不回家守製,或是回家停留不到二十七個月,那在以仁孝為先的時代,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承受得住這樣大的壓力。

    其實,為了適應各種局勢,在唐代就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奪情製度,“奪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禮製,但在唐玄宗之後奪情已較少見。

    尤其是在明朝,奪情更有著明文規定,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明英宗正統七年下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

    而且明代文官奪情起複者大多是閣臣、尚書、侍郎等重要政治人物。

    有一些人貪圖官位權力或為工作考慮,便用各種手段謀求奪情。

    但古代的孝道可不是鬧著玩的,無論哪一種方式的奪情,都會涉及倫理綱常,甚至遭到士人的攻擊。

    哪怕是像張居正如此強悍,且有政治目光的一個人,就因為奪情事件,成為他一生的汙點,乃至成為他政治生涯的重要拐點,成了他生前死後被眾多政敵攻擊的把柄。

    可想而知,對古代孝道的重視程度有多高。在朱翊鏐看來,已經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盡管在他的眼裏,這不過是形式上的東西。

    “萬歲爺!”王安與顧青雲進來。

    “回來了,怎麽樣?”朱翊鏐抬眸問。

    “萬歲爺,李大龍已斬首示眾。”

    “民眾輿情如何?”

    “如今都知道李大龍是個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偽君子,鑄造假幣害人,殺死多條人命……”

    “知道他是無為教的頭目嗎?”

    “萬歲爺,知道是知道。”王安小心翼翼地回道,“隻不過,從輿情上看,無為教在民眾的心目中,好像也不是什麽無惡不作的教會,反而有許多民眾說無為教的好呢。”

    “好在哪兒了?”

    “他們說無為教為窮苦百姓請命,崇尚道教的清淨無為,還說什麽無為教也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兒……”

    “顧青雲。”朱翊鏐不想再聽了。

    “臣在。”

    “雖然朕已經下旨,即將頒告天下取締無為教,但朕限你三天之內,將無為教所犯下的罪孽傳遍京城。”

    “臣遵旨。”

    “知道怎麽做宣傳嗎?”

    “以保定府搶孩子案與歸德府射殺錦衣衛案為出發點,揭露無為教無惡不作所犯下的滔天大罪。”

    “但也不要誇大其詞,實事求是地講明真相就是了。”

    “臣明白。”

    “去吧,這事兒速度越快越好,不要再令朕失望了。”

    顧青雲不禁咋舌,不過陛下好像沒有怪罪他的意思,讓他鬆了一口氣。

    顧青雲忙轉身離去。

    “王安。”朱翊鏐喊了一聲。

    “萬歲爺,奴婢在呢。”王安忙答道。

    “朕很想問你一個問題,但又不知道怎樣問才得體。”

    “萬歲爺隨便怎麽問都得體。”王安嘴皮子很利索地回道。

    “你父母是否還健在?”

    王安搖頭,忽然有幾分傷感,“萬歲爺為什麽要問這個?奴婢父母早亡,後來走投無路就淨身做了公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