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307章 陛下可真神通廣大(1/2)

    泰和元年,經過嚴格的京察後,官員的風貌煥然一新。

    從前點卯,各個衙門總會有三五幾名官員,喜歡聚在一起神侃一會兒,從這個官員的三姨太,聊到那個寺院的和尚尼姑偷情,天南地北無所不議。

    可現在沒有官員這麽做了,一來他們不敢,二來他們也沒時間。

    如今衙門裏的人被裁汰一些,活兒自然就多了,為了雙倍俸祿與六天一休製,他們必須得加倍努力。

    而且,他們現在也都知道了發放與支出俸祿的形式與細則。

    自大明洪武皇帝建國之初,就為朝廷官員的俸祿等級以及支取的方法,製定了一整套實施細則。

    官員俸祿有本色俸與折色俸之分。

    本色俸包括三樣:一是月米,二是折絹米,三是折糧米。

    折色俸含有兩樣:一是本色鈔,二是絹布折鈔。

    所謂鈔,就是銅錢。這樣,官員們每月拿到的俸祿,就由米、絹(或棉布等)、銀、鈔四樣組成。

    按照規定,朝廷官員無論大小,每月支米一石。餘下俸祿折為絹、銀、銅錢支付。

    有時太倉銀告罄沒有銀錢,臨時也會改用其它實物支付。這就要看國庫裏有什麽了,有什麽分什麽。

    鹽、油、蠟燭,甚至香料、胡椒、蘇木,都曾折為米價分給官員們作為俸祿。官員們叫苦不迭,可也無可奈何。

    還有一個讓官員們怨聲載道的,就是折色俸中的銅錢,因為隨著物價的變化,銅錢的變化也極大。

    比如上個月二十貫銅錢可以買一石米,到下個月可能需要三十貫銅錢。

    可折色俸一旦確定,多少年都不會輕易更改。就比方說現在,市麵上的米價已經賣到四十貫一石了,而官員們仍按嘉靖初年定下來的二十貫折一石米的比價領取折色俸。

    這樣,官員們的實際收入比之俸祿額已是大為降低。

    可即便如此,官員們的俸祿,也常常不能如期拿到足額,拖欠官員俸祿的事經常發生。

    泰和元年,朱翊鏐已經下旨並製定出細則,一大大提高本色俸的比例,就是每月官員們的現銀拿得多了;二將折色俸中實物折俸這一塊兒拿掉,全部替換為足額的銀與鈔。

    如此一來,在俸祿翻倍的已有這個前提下,等於又變相地提高了官員們的俸祿,官員們自然一個個激動不已,幹勁兒十足不會偷懶了。

    ……

    王象乾既然回京,自然也沒在家閑著,第二天便來兵部點卯。

    本以為他這次回京,加上女兒與申用嘉的事又鬧得沸沸揚揚,怎麽著也得圍繞著他議論幾句吧?

    可誰知來到兵部,同僚見了也隻是點頭而笑,表示知道他回京了,並沒有刻意湊過來七嘴八舌問個不停。

    這一刻,他不由得感慨,離京幾個月,原來官場的作風已然為之大變,不再像之前那樣鬆懈、懶散了。

    當然另一方麵,他也在琢磨是不是因為辦案不力,或因女兒與申用嘉雷聲大雨點小,而被人暗中取笑?

    到兵部報道,感覺受到冷落,王象乾便心思疑慮地去東暖閣覲見。

    想著自己當初連跳三級,結果去歸德府幾個月,案子也沒大進展,回來好像還被同僚以另一種眼色看待,王象乾越想越覺得不得勁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