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291章 泰和元年(1/3)

    在一片歡呼與喜慶中,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泰和元年。

    誰最期盼不好界定,但朱翊鏐一定在最期盼的人之列。

    想著他從張居正病重時來到這個世界,就一直想著如何拯救大明。

    當時非常認真地想過兩條路。

    一條是盡心輔佐萬曆皇帝,但幾經波折,發現這條路實在行不通,萬曆皇帝不允許,群臣也不允許。

    迫不得已,他隻能選擇第二條,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這樣更容易推行他的政策主張,省心不少。

    盡管這一路磕磕絆絆,但最終還是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雖然當皇帝並非他第一選擇,可既然坐上這個位子,在其位謀其職,自登基即位以來,他確實沒有偷懶。

    可以說,一直致力於改革發展。

    以他的世界觀,目前大明還是千瘡百孔,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等,所有方麵都需要提高。

    總體而論,政治不夠開明,經濟畸形發展不全麵,軍事力量誇大虛無,文化主體單一缺乏多層次與包容性,科技就不用說了幾乎等於零……

    一句話,大明任重道遠。

    自他登基即位以來,也算是焚膏繼晷竭盡全力了。

    有些改革,的確也取得了一些看得見的成效,比如土地改革,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順天府兩京縣宛平與大興試點改革都很成功。

    但絕大部分改革才剛開始起步,尚未來得及看到什麽成效,甚至泰和元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比如出使他國,比如將台灣設立為行省……

    還有一些改革會引發一些可預見的矛盾,比如加強對奴兒幹都司的重新管製,以及明確大明的邊界,將來肯定會引發衝突乃至戰爭。

    而有的改革其實已經引發了衝突與戰爭,比如許國經略西南三行省,誌在廢除土司羈縻製的過程中,就與西南少數民族兵戎相見。

    坐在皇帝的位子上,隻能從戰略上提供指導,哪件事該怎麽做,以避免走彎路。他不可能事事躬親,具體做事兒還得靠底下那幫臣民。

    所以朱翊鏐一直強調,人才始終是第一位的,鼓勵各個領域的人才,大膽地推薦、自薦給朝廷。

    任何改革都不容易,如果一改就成功,那也就不叫改革了。

    改革的起步階段都很難,都會遭人反對與抵製,這是“改革”的宿命。

    但無論有多艱難,朱翊鏐還是以強勢的姿態逐步展開了。

    他相信隻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與理念,天下人眼睛都是雪亮的,就像清田均田,起初想著有多麽難,最後兩京縣還不是按照計劃完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