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68章 且看馮保的手段(1/3)

    為表示重視,朱翊鏐率文武百官為張簡修、鄧子龍等送行。

    這次出使他國,除了兩萬精兵與正使張簡修、水軍督師鄧子龍,還有許多其他的隨行人員。

    指揮、都指揮、書手、陰陽官、教諭、舍人、醫生、少監、內使、翻譯官等,共計一千六百名大小官員。

    這幫人隨張簡修、鄧子龍從京城出發,去南京那邊與兩萬精兵會合。

    如此大的規模,可謂朝中盛事。

    張簡修的心情自不必說,整個人鬥誌昂揚。兩天前由於吳兌的提醒,讓他本多了幾分憂慮,但經過與朱翊鏐一番交談之後,又讓他方向得以明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鄧子龍也是激情四溢,感覺到了人生第二春似的。尤其是聽了張居正慷慨論軍,仿佛讓他的人生境界大大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朱翊鏐依例需要打雞血,說了一番鼓勵的話給他們。

    作為文官百官之首的首輔申時行著重強調了使團的紀律,而禮部尚書徐學謨則強調了禮儀風範……

    這樣,張簡修一行人便出發了。

    大部隊在南京城那邊,屆時自有馮保與田義他們接應。

    此時的馮保已經到了南京城。到南京城便去南京織造局,一為查賬,二為視察出使他國的籌備情況。

    南京織造局提督太監吳文龍也算是他的心腹,畢竟拜入他的門下。

    他敢確定吳文龍不會背叛他,

    但恐怕吳文龍不知道他跟隨朱翊鏐之後思想上發生的變化。

    聽說馮保來了,吳文龍自然要百般殷勤為其接風洗塵。

    馮保帶著田義、徐爵去了,開始並未提及製作龍衣請銀那一茬兒。

    吳文龍也以為馮保隻是代表朱翊鏐前來視察,屆時送使團出海。

    那麽按照慣例,先請馮保逍遙快活幾日,待送使團出海,在馮保北上之前再單獨孝敬一番就算完事兒了。

    所以剛開始很融洽。

    然而,當吳文龍問及製作龍衣的請銀為何戶部遲遲沒有答複時,氣氛陡然間一下子都變了。

    馮保開口便是冷冰冰的一句:“製作龍衣用不著織造局。”

    吳文龍作為提督太監一頭黑線,這可是一件大事兒,當即追問:

    “大公公,是不做龍衣了,還是不用織造局做?”

    “萬歲爺說你們的請銀過多,這次來就是要查問到底怎麽回事兒。”

    吳文龍當即一愣,感覺有事兒,但還是小心翼翼地辯解道:“大公公,織造局請銀可是遵循慣例,而且依據大公公的指示,已經將成本縮減到了最小,不能再少了。”

    “先吃完飯,回去再說。”馮保這次帶著朱翊鏐授意而來,也不急著追問,該吃吃該喝喝。

    如此一來讓吳文龍愁壞了,以致於還沒有散宴,他就暗中吩咐人給馮保準備了一萬兩銀票。

    本來這錢是準備馮保回京時才拿出來的孝敬禮,結果當晚吳文龍便親自送到馮保的手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