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61章 獨特的理政方式(1/2)

    看書網.630.,最快更新不負大明不負卿最新章節!

    吳兌來這一通苦口婆心的提醒,讓張簡修陷入了沉思。

    準確地說,他是開始懷疑自己:難道真如吳兌所說,自己還很年輕,並沒有領會到陛下的意旨?

    看,鄧子龍微微頷首,連他父親也說不排除這個可能呢。

    “吳叔,鄧將軍,咱還是先來研究研究陛下給的這道奏章吧。”張簡修沉默了會兒後提議道。

    心想,出使他國的宗旨與方針不都寫在上麵嗎?好好研究研究,別真領會偏了或理解錯了。

    但說這是奏章,其實就是朱翊鏐的意思,便如同《關於保定府改革的若幹建議疏》一樣,隻不過是借助內閣聯名的方式呈遞上來而已。

    這是朱翊鏐的一種理政方式——張居正非常理解,這與他擔任首輔時的一片苦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回想他剛擔任首輔那會兒,每天都處在焦慮、希望、感奮與痛苦中。

    鑒於洪武皇帝創設的首輔製,與唐宋朝的宰相製多有不同。

    首輔與宰相雖然地位差不多,但柄國的方式卻差別很大。宰相握有提調任免生殺予奪之權,而首輔名義上隻不過是皇帝的顧問而已。

    首輔地位雖然不斷提升,又號稱是百官文武之首,可既不能直接提拔降黜任何一位官員,也不能隨意調動一兵一卒,更不能對各衙門及全國各府州縣直接發號施令。

    明確地說,首輔最顯赫的權力其實隻有一個,那就是擬票。

    凡國朝政事,無論大小,皆以皇上的聖旨為準,而皇上的聖旨,除極少個例,一般都要送往內閣擬票。

    皇上同意這個擬票,就命司禮監照樣謄抄一遍,是為批朱。若不同意,仍發回內閣重擬。有時候皇上也會饒過內閣徑發“中旨”,但不可能經常這樣,絕大多數聖旨,還得照票批朱。

    這樣,皇上通過內閣,而內閣又借助擬票,間接控製朝綱政局。如此一來對皇上與首輔均有製約。

    然而,這中間也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意見不統一,若皇上與首輔發生矛盾怎麽辦?

    一旦發生矛盾,失敗的往往隻能是首輔,因為皇上雖然不會更改先祖創立的公文製度,但可以換首輔。

    所以大凡想要有所作為的首輔,都會審時度勢,摸清皇上的脾氣,善於建言,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又不能直接與皇上對著理論。

    這時候,就需要動用腦子了。

    張居正想他當時采取的方式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的門生故吏,相當於密授機宜,教他的那些門生故吏如何向皇上寫本進言——通過這種迂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影響皇上。

    本來是首輔的意思,卻要借助下頭的官員來表達;本來是皇上的意思,卻要借助內閣來表達……

    其用意都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博弈與衝突,能夠最大限度地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政策最有效地貫徹下去。

    “看來陛下也深諳此道啊!”張居正看到這份奏章,不由得暗自感慨。

    盡管說起來好像也沒什麽,好像很簡單似的,但這是深諳政治以及如何運用政治的表現。

    皇上並沒有說,嘿,這就是朕的旨意,你們照做就行了,而是通過這種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迂回的方式。

    對此,張居正頗感欣慰,感覺朱翊鏐年紀輕輕就學會了。

    “爹。”見他父親好像有心事似的,張簡修輕輕喊了一聲。

    “哦。”張居正這才緩過神來。

    “爹,鄧將軍請你一道參詳陛下給的奏章呢。”張簡修說道。

    可張居正思緒還停留在剛才,所以心有所思地來了一句:“奏章與陛下的真實想法或許有一定的出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