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042章 被盯上了(1/3)

    這兩天,蘄州城居民的飯後談資,全都圍繞著李時珍展開。

    自從湖廣巡撫王之垣派來官兵將雨湖包圍,人們就十分好奇。

    雖然李時珍在當地頗有醫名,可依然引起當地人的紛紛質疑。

    “神醫”這個稱號是朱翊鏐賦予的,現在也得到胡誠的高度認可。

    可蘄州城沒有人這樣稱呼李時珍。

    李時珍的名聲在當時乃至當世並不怎麽響亮。曆史上,他的名聲是在《本草綱目》出版麵世之後,也就是在他死後,而且是在死後若幹年。

    因為《本草綱目》出版麵世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這時他在蘄州城也就一位小有名氣的醫生,與“神醫”還相差甚遠。

    所以能得到朱翊鏐的邀請,而且如此隆重,好像沒有他不行似的,自然會有人覺得這事兒有點不可思議。

    “太醫院的禦醫都治不好德嬪娘娘的病,難道李醫生就能治好?”

    “全國各地的醫生那麽多,為什麽單獨覺得李醫生能行呢?”

    “聽說從京城早就來了一位太醫,與李醫生在雨湖邊住了幾個月呢,也不知道他們在裏頭研究什麽。”

    “更讓人好奇的是,給德嬪娘娘看病嘛,讓李醫生自己進京就是了,他又不是不認識路?為什麽皇帝爺還要從京城派人來接?不覺得奇怪嗎?”

    “這事兒是蹊蹺,不過與咱們這些人無關啊,咱就看看熱鬧。”

    “你們說會不會因為其它什麽原因?”

    “還能有什麽原因?”

    “我聽說呀,李醫生走南闖北那麽多年,準備編寫一本醫學巨著……”

    “切,再牛的醫學巨著皇帝爺又沒有讀過,況且能牛到哪兒去?不就是一本醫書嗎?又不是治國大道。”

    “也是,醫生終究不及書生香。”

    “……”

    盡管質疑聲滿天飛,也有人想到因為醫學巨著,可就是沒人相信。

    醫生本來就不是吃香的行業,尤其是民醫,當時地位更是低下。

    這也是為什麽李時珍父親李言聞不願意李時珍跟著他學醫的緣故。

    李時珍在十四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可由於李時珍出身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最後決心棄儒學醫一心鑽研醫學。

    當時讀書人的地位還是很高,所以要說一位民醫因為寫一本書而得到當今皇帝如此青睞,打死也不相信。

    就這樣,在一片議論、質疑、猜測聲中,張大壽與顧青雲率領精挑細選出來的二十四名錦衣衛抵達蘄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