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982章 一致讚同寫檢討(1/2)

    申時行回到內閣,幾位閣臣紛紛過來詢問到底怎麽回事兒。

    申時行如實說了。

    三位閣臣,許國、餘有丁、王錫爵都沉默不語。也不是無語沒話說,而是感覺不知從何說起。

    一來言官似乎就這樣,懟天懟地懟皇帝嘛,不是什麽新鮮事兒,大明的皇帝與首輔有哪一個沒被懟過?

    二來朱翊鏐太過奇葩,他的思維真沒人跟得上,千奇百怪神出鬼沒,最關鍵是最後證明都是對的。

    所以三位閣臣盡管心裏有許多話想說,但也不敢輕易評論。

    就比如:劉大元與張彪事件是因出使他國而引起,這件事本來就沒有一個定論。鄭和下西洋時就是這樣,有讚成的聲音亦有反對的聲音。

    最後其實還是取決於皇帝。皇帝說要出使他國,就是大勢所趨。

    再比如:劉大元與張彪又彈劾朱翊鏐讓外戚幹政——有違祖製。

    其他人或許不明白,但幾位閣臣心知肚明,這件事是有前提的:朱翊鏐要逐漸斷皇室宗親的糧。

    駙馬嚴永凡是第一個對象。

    那總得給人家一條生路吧?

    倘若還像之前諸多掣肘不能幹這又不能幹那,讓人家還活不活?

    他們幾位閣臣當然清楚,這是朱翊鏐在尋找摸索一個突破口。

    供養皇親國戚的擔子太重,朝廷已經越來越吃不消了。可以說對其改革迫在眉睫,朱翊鏐勇敢地走出這一步,讓他們很是捏了一把汗。

    明知朝廷吃不消非改革不可,作為閣臣,難道要反對嗎?這可是關係著大明的國運以及長治久安。

    可既然不能反對,那總不能將大明皇親國戚都殺了吧?

    朱翊鏐的目標,是讓他們走上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說起來其實就一句話的事兒,可要解決幾十萬上百萬的人的生存問題談何容易?

    故而他們深知必須無條件地支持朱翊鏐改革,不能有半分的阻絆,否則很可能就會不疾而終。

    朱翊鏐想做什麽,隻要是本著為國為民去的,那就得附議。

    讓嚴永凡參政的確有違祖製,但是有前提的,朱翊鏐出發點是為了大明的前程,供養皇親國戚的擔子太重,必須盡快擺脫卸掉,這樣大明才能走得既穩當又長遠。

    至於他們彈劾朱翊鏐不尊重人,罵劉大元與張彪是垃圾、人渣……好像是有點兒羞辱人。

    但這好像也是在他們幾位閣臣可接受範圍之內的。

    就當是惡作劇嘛。

    畢竟皇帝還年輕,也沒將劉大元與張彪兩個人怎麽樣啊。十幾年寒窗苦讀投入仕途中來,總比罷黜他們迫其回籍閑居要強吧?

    申時行如實說完,見三位閣臣都沉默了,不禁問道:

    “你們怎麽看?”

    許國微微歎了口氣,謹慎回道:“我看還是讓他們寫檢討吧。”

    “我就是這麽說的嘛。”申時行脫口而出,好像找到知音人似的,“隻可惜他們幾個轉不過彎來。”

    許國接著道:“如今皇上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出使他國,差不多已經準備妥當,不可更改了。至於外戚幹政不是言之過早嗎?況且我們都明白皇上的心意與出發點。所以我讚成劉大元、張彪他們兩個寫檢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