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841章 千裏馬常有 伯樂不常有(2/2)

    張居正的執政理念是,重循吏遠清流。在他眼裏,隻要你能做出來一番成就,哪怕是天天大魚大肉,他也可以容忍;可如果你不能為國家為百姓帶來好處,那你天天吃糠咽菜,他也覺得呢不是一位合格的官員。

    這就是張居正為什麽寧可重用像馮保、殷正茂那樣貪鄙成性的官員,而且基本持讚賞態度;也要放棄像海瑞、邱橓那樣兩袖清風的官員,對他們那類人基本持鄙視態度。

    其實這與張居正所推崇並獨創的考成法道理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把“做事”擺在第一位,隻要會做事,如何做人可以不作為第一參照標準。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能容忍這一點。萬事都有兩麵性,“重循吏遠清流”的理念,正如“考成法”一樣,都是存在著爭議的。

    換作一個人當首輔,就比方說申時行,盡管或許能做到“蕭規曹隨”,但真的能像張居正那樣對待馮保嗎?

    馮保心裏早就有了答案,不能。即便申時行待他像張居正待他一樣,他自己待申時行又能像待張居正那樣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不能。對申時行,他內心真是有點瞧不上眼。

    這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世界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當然沒錯。但這世界總有一些人,別人無可替代,沒有他,一切都變味兒了。

    於馮保、潘季馴而言,張居正就是那樣的存在,別人無可替代,沒有張居正,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雖然在嚴格意義上他們與張居正是彼此成就的關係,但在馮保和潘季馴的眼裏,是張居正成就了他們,他們隻是張居正的延伸。

    也就是說,沒有張居正,就不會有他們;可反過來不成立,沒有他們,張居正同樣也能創造出來許多像他們那樣的人。或許這也可以用另外一句話來表述: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所以當張居正明確表態不想站到台前,馮保與潘季馴就覺得他們出去也沒啥意思——更何況是已經經曆過狂風暴雨的襲擊,心中早已泛出一片藍。

    並沒有因為朱翊鏐當了皇帝,就將他們心中的疑慮完全消解掉,畢竟每天的工作麵對朱翊鏐的時候不多,更多時候還是與其他人相處共事。

    可站在好朋友的角度,張居正還是語重心長地勸導:“馮公公,潘老,首先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可你們不像我詐死,的確犯有欺君之罪,其次陛下剛登基,也很需要你們,所以希望不要因為我的不出而令你們退步,這樣陛下不高興,我也不高興。”

    張居正看了看馮保,又看了看潘季馴,接著說道:

    “我知道你們擔心沒有我,或許你們難以回到之前那樣的巔峰狀態。可你們要相信陛下,他比我更有能力激發你們的潛能。如果幸得陛下盛情邀請,你們可不要錯過。”

    馮保保持沉默。

    潘季馴疑慮地道:“我們老了,陛下會邀請我們還朝嗎?”

    “當然會的。”張居正胸有成竹,“不信等著瞧。”

    話音剛落,隻見遊七進來稟道:“老爺,京城裏來人了。”

    “所為何事?”

    “新皇帝爺恭請馮公公、潘老還朝。”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