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758章 箭已發 焉能收?(1/2)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這是張居正的觀點,隻是說這話的時候,恐怕他沒想自己陪伴六個兒子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及萬曆皇帝多呢。

    感情的深淺不是“時間與陪伴”能夠完全衡量的,中間還有許多因素。

    能說他不愛六個兒子嗎?或者說比愛六個兒子更愛萬曆皇帝嗎?

    顯然不是這樣的。

    還存在責任與信任以及對方肩上所承擔的使命等多方麵因素。

    張居正在六個兒子身上所花的時間加起來都不及萬曆皇帝一個人多,那是因為他更信任六個兒子以及清楚萬曆皇帝肩上的擔子。

    而李太後在朱翊鏐身上花的時間不及萬曆皇帝十分之一,也是因為李太後清楚萬曆皇帝肩上的擔子,並不能證明她更愛萬曆皇帝。

    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完全一樣。

    ……

    李太後回到遊七派人給她安排好的房間,當真一個人靜靜地坐著冥思。

    之所以千裏迢迢偷偷來到江陵,就是想見張居正一麵,看張居正的態度到底如何,以及除了“取而代之”是否還有其它辦法或商量的餘地。

    她已經看清楚了,顯然沒有商量的餘地,至於解決的辦法……

    幾乎等於沒有。

    因為在她眼裏,“一國兩治”,可以讓大兒子萬曆皇帝分封小兒子朱翊鏐就藩東番自治;可如果倒過來,那幾乎等於是天方夜譚,怎麽可能嘛?

    誰願意放著皇帝不當,跑到藩地去當王?況且東番人少地貧。

    如果大兒子忍得下這口氣,將皇位讓給小兒子,就不會如此強勢做出一連串讓她瞠目結舌的決定。

    所以想來想去她都覺得沒有可能。張居正這個提議等於沒說。

    可這又不是她願意看到的結果。

    然而一邊是大兒子一意孤行,一邊是小兒子摩拳擦掌有心取而代之。

    讓她怎麽辦?

    見張居正一麵本想尋找一個妥善的辦法,可結果隻能證明張居正力挺朱翊鏐的決心無比的堅定。

    在張居正眼裏最好的辦法正是讓朱翊鏐取而代之。好像隻有這樣,她這個太後才稱得上是“盡職盡責”,否則就是自私自利——為了兒子不顧天下百姓的福祉與大明江山的前程。

    雖然張居正並沒有明確指出,但話裏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傻子都能聽得出:如果她不幫助小兒子朱翊鏐,那就是失職,就是自私。

    一念及此,李太後想笑。

    果然是立場不同想法就不一樣。

    即便是曾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張居正,也照樣不能與她一條心。

    她更傾向於皇帝不變,讓朱翊鏐就藩自治。就藩哪裏都可以。

    盡管這都已經違背了祖製,可仍不失為一條“綏靖安撫”之良策。

    至少在她看來是。

    隻可惜她看得出來張居正對皇帝已徹底絕望,壓根兒就沒有意向。

    形勢非常之明了。

    靜靜地想了一通後,就在當天李太後第二次去密室見張居正。

    時間於她而言很是緊迫。

    不能在江陵城逗留太久的,畢竟是偷偷出宮,況且朱翊鏐還在京城呢,她得急著趕回去。

    第二次會見她沒有那麽咄咄逼人不斷地質問,表達自己困惑的同時請求密室三老考慮一下她的立場與感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