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746章 鄭妙謹——曆史上那個得寵的鄭貴妃(1/2)

    紫禁城裏頭的宮殿多不勝數,耳熟能詳的大型宮殿就有七十多座。

    再加上什麽堂啊、什麽樓啊、什麽齋啊、什麽軒啊、什麽閣啊……反正房屋將近有一萬總共有九千多間。

    紫禁城(即現在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紫禁城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基本上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

    “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乾清門以北為內廷。

    紫禁城外朝、內廷的建築風格與氣氛截然不同。

    外朝以皇極殿(也就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中極殿(即中和殿)、建極殿(即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於整座皇宮的中軸線,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它們是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還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還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而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俗稱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禦花園等。這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遊玩之所。此外還有慈寧宮、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慈寧宮通常是太皇太後以及皇太後的居所。坤寧宮是皇後的居所,也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而皇帝其他的嬪妃一般都安置在東西六宮。東西六宮位於後三宮(即乾清宮、交泰殿(放置皇帝印璽之地)、坤寧宮)的兩側。

    東六宮是指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西六宮是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清代晚期改為太極殿)。

    而東西六宮有時又被稱作東西十二宮,像兩腋般夾挾著中央的後三宮,因而與古代所謂的掖廷相對應。

    東西十二宮都是永樂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所建成,初時皆另有名字,像景仁宮起初叫長安宮,承乾宮起初叫永寧宮,鍾粹宮起初叫鹹陽宮,景陽宮叫長陽宮,永和宮叫永安宮,延禧宮叫長壽宮等等。東西十二宮現在這些名字都是嘉靖皇帝於嘉靖十四年,即公元1535年更名過來的,後清朝皇帝基本沿用明朝舊時的稱呼。

    東六宮與西六宮的建築風格與氣氛也大不一樣。

    東六宮普遍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而西六宮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但東西十二宮的地位孰高孰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排名,理論上東要比西高,但這也隻是理論上。具體要看裏頭住著什麽人,裏頭後妃嬪受寵的程度決定著本宮地位的高低。

    就像東六宮之一的景陽宮,卻是東西十二宮中最為冷清的宮殿,在明朝多數情況下被視為冷宮。

    而鄭妙謹即鄭淑嬪的宮殿是在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

    翊坤宮位於永壽宮之北,儲秀宮之南,長春宮之東。

    東西十二宮以東為尊,以靠近中軸線為尊,以靠近乾清宮為尊。

    “翊”解釋為輔佐,而皇後的寢宮為坤寧宮,那麽“翊坤”字麵上就是輔佐皇後管理六宮的意思,但實際上不盡然。

    當初隻是馮保依照朱翊鏐之意,做了這樣的安排。給李太後與萬曆皇帝的解釋是,鄭妙謹年齡在當時甄選的九位嬪妃中是最大的,因為她隻比萬曆皇帝小兩歲,年長於朱翊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