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668章 重振佛門?

見李太後這般臉色,陳炬和張大受兩個更是心裏在打鼓。 他們坐在那裏雙手暗著膝蓋,兩眼傻傻地描著住持手上撚著的佛珠,後悔剛才沒找機會不讓住持開口。 其實李太後的臉色當然不是給在座各位看的,而是因為住持的這番話,讓她不禁沉入了傷懷往事。 論輩分,嘉靖皇帝是她的公公。 可是,她對這位公公並沒有什麽好感,想著自她進了裕王府,甚至替這位老皇帝生下皇孫朱翊鈞,公公眼中依然沒她這個兒媳婦。 這位老皇帝聽信方士的妖言,說什麽“二龍不相見,見之則損陛下陽壽。”因此生前絕不立太子。 搞得她心裏也有這方麵的陰影。 隆慶皇帝,當初還是裕王,後來實際上成為嘉靖皇帝的獨子 可即便如此,朝中有些大臣幫裕王說話,上疏請立太子。 這一來惹惱了嘉靖皇帝,把上疏的大臣廷杖削籍,並頒旨今後有敢言太子者,立斬無赦。 不立太子也罷,在嘉靖皇帝死前整整八年,從未召裕王見上一麵,更不用說她這個兒媳婦了。 依皇室規矩,太子得子,須得老皇帝賜名,可是皇孫(即當今皇帝萬曆)長到三歲還沒有名字。裕王多次上疏請賜,都沒有下文。直到加嘉靖皇帝駕崩終究沒有給皇孫取名字。 每每想起這些往事,李太後心口就感覺隱隱作痛。 平心而論,她這個兒媳婦對公公嘉靖皇帝沒有敬愛而隻有憎恨,但因為她身份特殊,要讓皇室和諧母儀天下,她隻能將這種憎恨深藏心中。 但深藏不露並不等於冰消瓦解,這股子睚眥之恨,始終還在心中作祟。 她一直找不到泄憤的途經,沒當夜深人靜時,她常會無端由地怒滿胸臆。 今兒個,住持竟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發泄對嘉靖皇帝毀佛的極大不滿,使得她的心底深處,那一點真情頓時間爆發膨脹。可即便如此,她仍不忘克製與掩飾心中的沸騰。 忽然,李太後威嚴自重地沉沉喊了一聲:“陳炬。” “奴婢在。”陳炬忙答道。 “誹謗先帝,依大明律,該當何罪?” “這個……”陳炬看看李太後,又看看陳太後,接著看看住持,愣在那兒不知如何作答。他心裏罵這位住持不該在李太後麵前說這多不該說的話,可李太後剛才分明承諾不追究,這會兒又威嚴赫赫地問該當何罪? 住持將心裏話說了出來,已是如釋重負。不過李太後這種反應,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畢竟論私,李太後是嘉靖皇帝的兒媳婦,豈能容許別人當著她的麵兒說她公公的壞話? 論公,李太後母儀天下,又豈能讓別人言及先帝的不是?她還需要維護皇室的和諧與尊嚴呢。 既然已經料知李太後的反應,住持便坦然不卑不亢地答道: “誹謗先帝,可處大辟之極刑,但老衲方才所言嘉靖皇帝爺的所作所為,保證沒有一句是誹謗。況且老衲有言在先請太後娘娘懿旨,恕老衲無罪。” 李太後本來就是在做戲,見住持如此認真,她淺淺一笑,說道:“老和尚不愧為得道之人,心機甚深。” 住持見李太後忽然又笑了,索性趁這個機會說道:“慈聖太後娘娘若肯虛懷納諫,老衲還有一言忠告。” “好,說吧。” “如今,宮廷內外都在傳言,說太後娘娘是觀音再世,這並非妄言,天降大任於太後娘娘。還望太後娘娘能匡正世廟遺毒,廣結佛緣,讓大明之皇天後土重凝大乘氣象。。” 李太後專注地道:“主持師父,請問如何廣結佛緣?”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