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663章 頒發度牒 爭搶空額(1/2)

    “娘。”萬曆皇帝進來喊了一聲。

    “皇兄來了哈。”朱翊鏐站起身來,微微躬身以示歡迎。

    “皇弟也在,這樣更好。”

    “鈞兒,坐。”李太後抬手問道,“找娘有急事兒嗎?”

    如果沒有急事,以萬曆皇帝當前的強勢與態度,該不會來找她。

    萬曆皇帝答道:“孩兒來找娘是為了兩件事,第一件是為和尚給牒。”

    李太後稍一沉吟,哦,今年的確恰值發放度牒的年份。

    不過又一想,這件事也不難呀!

    “鈞兒,為和尚給牒怎麽了?那不是有現成的禮製嗎?”

    “難辦呀!”

    “照章辦理便是,有什麽難的呢?況且,這事兒下頭沒有人管嗎?還用得著鈞兒親自督辦不成?”

    “娘,孩兒當然沒有親自督辦,而是交給閣老許國負責,結果許國訴了一肚子苦水,且不說不能照章辦理,這次弄得不好,怕是要出岔子。”

    “怎麽會這樣?”李太後一驚。

    萬曆皇帝根據許國的匯報,在李太後麵前大概說出事情原委:

    洪武皇帝開國之初,鑒於天下寺廟自行披剃的僧人實在太多,不得已在禮部專設一個度牒司管轄此事。

    和尚最初的定額是大府五十名,小府三十名,州二十名,縣十名。

    規定不準超額。

    也就是說不能隨隨便便當和尚。當和尚需要有度牒司頒發統一的度牒,作為憑信以備官府查驗。

    凡查出沒有度牒私自剃度的僧人,一律拘押審驗發邊外充軍永不詔赦。

    度牒每三年發放一次。

    全國各地寺廟的僧人,需經當地官府核準,持官衙文書來京,通過考試合格後方能領取度牒。

    整得當和尚像現在考公務員似的。

    那為什麽當和尚還會如此吃香呢?

    因為但凡持有度牒的和尚,官府例免丁銀夫役。這就意味著,不管是什麽人,一入寺廟便有人供養,又免了夫役稅賦之苦,何樂而不為?

    於是乎,不但天下流民,就是尋常百姓人家,也莫不想人上托人保上托保鑽路子擠進緇衣羽流之中。

    隻要能弄得一張度牒,就相當於擁有一個鐵飯碗,於暮鼓晨鍾之中過那種不耕不稼風雨無欺的清閑生活。

    然而,度牒數量有限,起初每次發放以一千人為宜。居宮道士,比照僧人辦法管理,隻是數額更少。

    總而言之,度牒堪稱奇貨可居。

    洪武皇帝之後,雖然朝代更替各位君王好惡不同,但度牒卻永遠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好東西。

    洪武初年,每領一張度牒需交本銀一兩,到嘉靖時本銀已經漲到十兩,依然是萬人爭搶。

    盡管朝廷增加了度牒數額,孝宗時增至每屆三千名,嘉靖時減少亦有一千五百名,但不管增額多少,總之是一個供不應求。

    許多人為了弄到一張度牒,不惜花大本錢去賄賂當事官員。

    久而久之發放度牒成為炙手可熱的權力,多少當路政要都染指其中。

    萬曆元年,深知個中弊端的張居正惱恨度牒發放太濫,這樣一來助長了民眾的好逸惡勞之心導致勞力減少,二來不法官員借此機會從中牟利。

    所以,張居正奏明萬曆皇帝,將度牒發放由三年改為六年一次,度牒名額控製在三千人。上上一次發放度牒是在隆慶六年,一晃十二年過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