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609章 言建文帝(1/2)

    熱門推薦:

    “你胡說八道吧?我皇兄是皇帝,你從哪兒看出來我比他有福?”

    盡管胡逸仙是長輩,可朱翊鏐在他麵前,說話還是無所顧忌。

    “當皇帝的人難道就一定有福嗎!”胡逸仙道,“且不說它朝,就說本朝皇帝建文帝,潞王爺覺得有福嗎?”

    朱翊鏐沉默不說話,因為建文帝的命運實在堪稱坎坷。

    但他也隻是沉默了一會兒,想著既然這個胡逸仙那麽能侃,說得好像又是那麽回事兒,像個高級卜相師似的,那就不妨再考他一考。

    於是,朱翊鏐有心問道:“關於建文帝,胡大仙兒了解多少?”

    “潞王爺想問什麽?”

    “關於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個謎,胡大仙兒覺得呢?”

    胡逸仙喃喃地道:“牢落西南四十秋,歸來花發已盈頭。乾坤有夢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前雲氣暗,朝元閣上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不知潞王爺聽過這首詩沒有?”

    “這是建文帝所作?”

    “正是,這首詩出自《徐襄陽西園雜記》,但那裏麵隻錄了這首詩,卻沒有提出任何的佐證。關於建文帝這首詩的佐證,在《碧裏雜存》一書中倒是有過記載。不知潞王爺有興趣聽嗎?”

    朱翊鏐點了點頭。

    原來探視胡逸仙多半為了孩子,離京前最後一次探視讓他覺得胡逸仙身上有種與眾不同的警覺。

    或許正因為這種警覺,讓胡逸仙對未來有著不同尋常的預知與判斷。

    拋去感情的層麵,也是朱翊鏐這次探視的主要原因。

    本來問建文帝的消息也隻是一種試探,卻沒想到胡逸仙說得有板有眼,除去念詩,貌似還能將這首詩的出處以及建文帝來龍去脈講清楚。

    朱翊鏐當然感興趣了。本來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就是千古之謎嘛。

    且聽這個胡大仙兒是怎麽說的。

    起初覺得他是個大騙子,“大仙兒”多半是諷刺之詞,可隨著接觸的增多,越來越感覺他還真有幾分“仙兒”。

    隻聽胡逸仙介紹道:“《碧裏雜存》這書據說是正德年間一個叫董轂的人寫的。此人是正德年間的進士,曾當過安義、漢陽兩個縣的知縣,後因事罷官歸隱林下,寫了這本書。

    “對建文帝舊事,書中記載頗祥。說建文帝尚在垂髫之年,太祖皇帝夜裏做夢,看到內廷左右楹柱有黑白二龍纏繞相鬥。左邊楹柱上的黑龍戰勝。

    “天亮後,太祖皇帝非常驚奇地發現燕邸,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爺,與皇太孫,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各抱一根楹柱嬉戲。而燕邸恰恰在左邊那根楹柱上,太祖心下便起了疑心。

    “後來太祖皇帝帶著燕邸與皇太孫閱禦馬,出了一個上聯讓兩人對,太祖皇帝出的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皇太孫對曰`雨濕羊毛一片氈`,而燕邸對曰`日照龍鱗萬點金`。

    “顯然太祖皇帝對燕邸較為滿意。從中也能看出皇太孫的懦弱、平庸和燕邸的雄心。等到太祖皇帝駕崩後,皇室想了一些方法來鞏固建文帝的皇位。但後來江山還是被燕邸所得。而那副對聯成為二人命運的讖語。

    “其實太祖皇帝當時燕邸與皇太孫的對聯,心下便不免喟歎天命不可違,所以傳位給皇太孫後,曾封鎖一篋,密召已成為建文帝的太孫說,`你所他日遇到大難,垂死之際方可打開一看,遇到小災萬萬不可打開,切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