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92章 通順達(1/2)

    五十個年輕人順利招聘到了。

    朱翊鏐決定將快遞公司的名字就定為“通順達”。

    開始營業之前,朱翊鏐依據上一世在“順豐”的管理經驗,給招募到的五十個年輕人做了一次集中培訓。

    起來當然簡單。

    無非每出去送貨,然後記下來哪些人需要什麽?保證在第二或第三送到即可。反正就是快遞行業的那一套業務流程與操作。

    但是,業務方麵朱翊鏐並沒有做過多的強調,他相信隻要解釋清楚了,沒有人不懂或不會。

    他強調最多的是:一個饒形象問題。因為每個人出去都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所以這個不能馬虎,畢竟關係著公司的發展能否長久。

    形象其實就是口碑,到底是素質的體現。人人形象好、素質高,那公司自然就能堅持長久。

    除了招募人力,朱翊鏐還買了五輛馬車,準備分別投放到與荊州府挨著的五個府。五十名快遞員,留守荊州府的隻有五名,其他都要去外府蹲點。

    模式就是快遞公司的模式。

    當然,看熱鬧的人許多都不看好。

    不看好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有兩點:第一,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這錢能掙回來嗎?第二,人們真的願意花錢買東西寄東西嗎?

    在朱翊鏐的世界裏,這兩個問題根本就算不上什麽問題。

    無論怎樣,無論有多少質疑聲,“通順達”還是正式營業了。

    第一成績就很不錯。

    張靜修又笑了,感覺自己能躺贏。

    ……

    僅僅三之後。

    人們的觀念便逐漸發生了轉變。

    起初並不看好“通順達”,現在又感覺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因為連續幾,每都能賣完五車果蔬,而荊州城這邊的生意絲毫不受影響,這明什麽?

    明“通順達”的方向是對的。

    有許多人寧願多花一點錢也願意找快遞代勞。想想,快遞直接將東西送到手裏,那多方便多得勁兒!

    人們對“通順達”態度的改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無論“通順達”這個子公司賺錢與否,但因為有了“通順達”,母公司朱氏集團的生意指定更上一層樓。

    道理很簡單:朱氏集團不再等著顧客上門購買,而是主動送出去,哪兒需要送哪兒——這是戰略性的改變。

    當然,這種改變隻限於果蔬。

    而對於饑餓營銷的香皂,依然采取嚴防死守不放開的方式。

    ……

    朱翊鏐收到了馮保的密信,得知京城發生的一係列事。

    有些在他的預料之中,有些已經超出他的預知:比如馮邦寧,這個時候居然跳出來蹦躂幾下子。

    對於當然凝重的政局,實話,朱翊鏐並不擔心。倘若萬曆皇帝繼續興風作浪,那他與張居正有所準備,尚可反擊;倘若萬曆皇帝懂得收斂與退避,那等於是下人之福!

    朱翊鏐感到為難的是,馮保竟然請求他將香皂在保定府的代理給馮邦寧。

    代理沒問題。

    但關鍵是,在朱翊鏐的印象中,馮邦寧壓根兒不是一個做事的人。

    首先,對馮邦寧的印象比較差,那家夥仗著馮保的權勢竟為所欲為,可以斷言人品絕對有問題。

    其次,這次馮邦寧被削職,是因為喝多了不知高地厚。但反過來想,倘若不是因為習慣了,他豈敢不避轎還要與梁夢龍對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