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63章 可笑 真是可笑(上)(1/2)

    王之垣不動聲色地問道:“原遼王府裏還有什麽人?”

    在王之垣的印象中,遼王被廢,又被軟禁起來,從此也不再設遼王了,遼王府被充公,後輾轉至張居正父親張文明的手裏。遼王朱憲?不久便死去,原遼王府不剩什麽人了。

    中書回道:“巡撫大人,遼王的確是過世了,但他生母王氏還在。的聽她準備上疏為遼王申辯,還遼王府家產無數,都被張大學士家吞沒了。”

    “胡襖!簡直一派胡言。”王之垣沒能忍住,氣憤地罵了一句。

    “巡撫大人,既然都已經傳到的耳中了,想必也並非空穴來風吧?”中書謹慎微地道。

    “你從哪兒聽來的?”以防萬一,王之垣又問,“消息是否可靠?”

    “第七代遼王,即朱憲?與張大學士同歲,隆慶皇帝爺廢遼王時,遼王生母王氏年事已高,後遼王去世,王氏怕睹物思人,不忍在荊州閑居,於是搬到武昌這邊來,與的婆娘家相距不遠,所以的才聽得風聲。王氏要上疏為遼王申辯,這消息應該是可靠的。”

    “嗯。”王之垣點零頭。這時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隨即,中書又話鋒一轉:“不過,依的之見,這王氏雖然是第七代遼王的生母,可遼王府十幾年前就沒落了,與朝廷官員並沒有什麽牽連。在這節骨眼兒上,王氏跳出來,想必是受到某些反對張大學士的官員的慫恿或暗中授意指使,否則以王氏現在的處境與地位,不敢也沒有機會彈劾張大學士。”

    王之垣眉頭緊鎖,沉思片許,忽然一抬手,吩咐道:“速備幾匹快馬,我要去荊州城一趟。”

    “巡撫大人是要去張大學士府嗎?”中書關切地問道。

    “嗯,快去。”

    “的遵命,馬上。”中書沒敢多問,應聲而出。

    不過一盞茶的工夫,便有八匹快騎馳往荊州城的張大學士府。

    ……

    朱翊鏐正在暖棚裏監督視察,忽然見遊七色急匆匆地跑來稟道:

    “潞王爺,湖廣巡撫來了。”

    “何事?”

    “有急事。”

    “專門來找我的嗎?”

    “也不是專門找潞王爺的,但我認為潞王爺一定要在。”

    “所為何事?”

    “王巡撫有人要為遼王申辯,並彈劾我家老爺吞沒了原遼王府的家產。可笑!真是可愛!”

    朱翊鏐神情一緊,立馬兒知道怎麽回事,隨遊七去見王之垣。

    這件事,朱翊鏐再清楚不過了。

    曆史上張居正被清算,其中有一條罪名就是陷害遼王朱憲?。

    隻是,由於張居正與朱憲?的個人恩怨被卷進了政治當中,諸方利益代表人出於各自目的,不惜篡改曆史,混淆視聽。後世的文人及所謂的史學家,又出於個饒喜好與政治立場,把故事情節弄得麵目全非。

    張居正與朱憲?之間的故事,的確足夠寫一本書了。

    遼王封地本應該在東北的,為何與荊州的張居正產生關係?

    還得到第一代遼王朱植,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齒序第十四子,封地確實在東北。靖難之役時,朱允炆擔心朱植被朱棣脅迫參與叛亂,於是詔朱植進京,將他的封地改到荊州。

    從此,遼王一係頂著“遼”字頭,卻紮根於荊州江陵城了。

    朱憲?是朱植的六世孫,即第七代遼王,生母王氏。朱憲?是遼莊王朱致格的庶長子。

    朱致格的正王妃毛氏不育,因此朱憲?成了毛氏的嫡子(這個有點像朱常洛,王皇後與王恭妃的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