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28章 先賺一桶金再說(1/2)

    然堿液這個時代還是有的,那製作手工皂就不是問題了。

    手工皂是混合然油脂與堿液,用人工製作而成的香皂。基本上是油脂和堿液起皂化反應的結果,經固化、熟成程序後可用來洗滌、清潔。

    由於手工皂有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汙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汙染問題,所以在後世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大明還沒有香皂這種玩意兒。

    香皂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在國內興起,並逐步大範圍普及開的。

    盡管早在宋代就出現了類似的人工合成洗滌劑,但那比較原始。

    當時,人們將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的球狀,專供洗麵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

    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經紀》中還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麵,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但其實,關於香皂原型的曆史非常之久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因為那時美索布達米亞人就發現了: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堿性物質,與油脂混合之後,具有強烈的去汙效果,這就是肥皂的起因之一。

    因為現在寄居在張大學士府,出入不是很方便,所以有些準備工作隻能找遊七或張靜修。

    恰好掙錢是張靜修急切需要的。

    那就從手工皂開始吧,先掙一桶金再。年底應該能兌現。

    ……

    這,朱翊鏐找到張靜修。

    也就是張靜修申明自己不是三等殘廢已經破身的第三。

    一聽要教他掙錢,張靜修的表現異常興奮,連忙虛心請教。

    朱翊鏐將已寫好的清單遞過去,囑咐道:“越快準備越好。”

    張靜修接過一看,不解地問道:“朱兄要堿液作甚?”

    “製作香皂。”

    “香皂?”

    “就是類似肥皂團的東西,洗浴時用的,當然也可以洗滌。”

    “能掙錢?”

    “你也別問那麽多了,就按照我寫的清單準備吧,到時候自然知道。”

    “好吧,那掙的錢到時候怎麽分?”

    “二八。你二,我八。”朱翊鏐脫口而出。

    “咱是兄弟,為什麽不是五五?”張靜修不滿地道。

    “二八已經很多了。如果我不出馬,你一文錢都得不到。”

    “六四行不行?你六我四。”

    朱翊鏐搖頭。

    張靜修又退讓一步,帶著央求的口吻:“那三七,你七我三,總成吧?”

    朱翊鏐依然搖頭不答應。

    張靜修鼓著氣道:“你不講義氣。”

    朱翊鏐嘿嘿一笑:“我要是不講義氣就不找你了。”

    “哼,就是不講義氣。”

    “你就幹不幹吧?不幹拉倒,我找別人。”朱翊鏐著就要奪走清單。

    “我幹,我幹……”張靜修連忙往邊上一閃,然後一溜煙地跑開了。

    ……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