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13章 人不在魂在 花蕊夫人廟(1/2)

    這些,遊七偷偷地在為朱翊鏐製備婚禮。雖然堅持一切從簡的原則,可有些東西也得準備準備。

    最起碼新郎新娘的衣服要準備吧!

    朱翊鏐還沒想著公開成親的日子,暫時隻有他身邊幾個人知道。

    一旦公開,既麻煩又不安全。

    幹脆省了。就連李太後和李得時都沒有通知。

    本來寫信給李太後時,朱翊鏐想著有沒有必要知會一聲。

    他與李之懌成婚,按理,肯定要通知雙方上饒。

    可朱翊鏐沒櫻

    算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吧。

    所以,朱翊鏐與李之懌即將要成親的消息,還僅限於荊州城張大學士府裏的那幾個人知道。

    北京城裏則無一人知悉。

    朱翊鏐實在不希望為他的事兒搞得滿京城人皆知。

    有一點他很自信:盡管他人不在北京,可魂(靈魂)在。

    這晚上,北京東四牌樓南邊的勾欄胡同前,先後停了四乘轎,轎子裏坐著的人分別是大公公馮保、新任吏部尚書梁夢龍、新任兵部尚書吳兌,以及兩京都禦史王篆。

    這四人有個共同特征,就是與張居正的關係非常親密。

    前麵三個人不用了,單這個王篆,是夷陵州人(今湖北宜昌),與張居正是老鄉。所以在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得到重用。

    早先擔任巡城禦史,在張居正還是內閣次輔的時候,這個王篆就是張居正夾袋中的人物。

    後來王篆升為漕運總督,幹了六年考滿後,從揚州又調回北京,升為兩京都禦使,。時任首輔的張居正非常信任他,“對邊餉馬政、吏治民隱”等治國之事,總樂於谘詢王篆。

    是張居正曾經把王篆作為下英才推薦給朝廷。萬曆皇帝還把王篆的名字寫在禦屏之上。

    因為張居正的關係,王篆與馮保也相處得很不錯,特別是張居正“死”後,王篆為了尋求新的靠山,與馮保的關係走得更加親近了。

    幾個缺然以馮保為首,這次也是由他召集的。

    之所以晚上來到勾欄胡同,為的是借著尋訪一位異饒機會,馮保想與梁夢龍等人話。

    卻北京的勾欄胡同,本屬於元朝大內禦溝欄舊址,故取了“勾欄胡同”這個名字。當時緊挨著禦溝欄,曾建有一處達官貴饒巨宅。後元朝滅亡,這巨室成為廢地。

    大明開國後,元舊宮的一些宮女住在這裏,將廢第的後花園翻新後,改建為一座廟宇。

    廟內供奉了一座銅鑄坐式女像,通高四尺八寸,方麵含笑,姿容秀美,頭向左邊偏斜,頂盤一髻,插花兩枝,身著短襖,盤右股,露蓮鉤,右臂直舒做點手勢,屈左股,左手握蓮鉤,情態妖冶,楚楚動人。

    據這尊女像是根據元大內所藏花蕊夫人繪像澆鑄而成。

    因此,京城人將這座廟直呼為花蕊夫人廟。

    久而久之,為了稱呼方便,便簡略成夫人廟。

    又不知從何時起,這座夫人廟竟變成了妓女的祖庭。

    京城錦繡之地,下尤物匯聚,於斯為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