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11章 監軍戴罪立功(2/2)

    付大海不吱聲,要重量級別,原來大內有四大巨頭,可張誠死了如今隻剩下三位,確實再也找不出來其他大璫與之相匹配。

    “事情也真夠巧的哈。”馮保道,“可如果這樣,如何麵對朝臣的非議?”

    “鏐兒早就預料遼東將會有戰事,既然他選擇張鯨,必定有他的理由,那就讓張鯨戴罪立功吧。遼東戰事起,該以大局為重,相信彈劾張鯨的朝臣該能體諒。倘若張鯨這次不能完成任務,將兩罪並罰。”李太後當即作出決定。

    “娘娘英明!”馮保誇了一句。

    “娘娘,這樣會不會讓朝臣覺得有偏袒張鯨之嫌?”付大海插問道。

    “有嗎?我認為這是在激勵張鯨。”李太後不以為然道,“人在這種時刻,往往被激發出來的力量才最大。就按我的辦,你倆即刻去傳旨。”

    馮保和付大海去了。

    ……

    這次指責萬曆皇帝、彈劾張鯨依然是在皇極殿。

    馮保到了那裏,直接傳達李太後的懿旨:“娘娘有旨,本要將張鯨驅逐出大內,免除他的秉筆太監,發往南京,可鑒於當前遼東戰事興起,派薊鎮總兵官戚繼光前往援助李成梁,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監軍,娘娘想來想去,覺得隻有張鯨最為合適。所以暫且將張鯨的罪過記下,希望他戴罪立功。倘若取得遼東大捷,再行發落不遲;倘若沒有達到目的,將“兩罪並罰”。不知諸位有什麽好的建議?”

    朝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知道什麽好了。

    先不派張鯨是否最合適,但遼東事確實比緬鈴一事重要得多。

    畢竟一件是國家大事,一件屬於個饒私事。倘若不是萬曆皇帝,也不會有人刻意將緬鈴揪出來。

    單就這件事的處理,李太後也沒有偏袒張鯨,成了,再行發落;不成,兩罪並罰,這哪有什麽偏袒?

    見朝臣一個個沉默不語,馮保請示萬曆皇帝道:“既然諸位都無異議,那請萬歲爺下旨吧。”

    張鯨此時也在,他還不知道朱翊鏐寫信給李太後一節呢。隻想著前往遼東充當監軍,比發往南京皇陵種菜,不知要強多少倍。

    而朝臣唯一感到稍稍不解的是,關於太監監軍此前張居正可是廢除了,因為張居正擔任閣臣時曾主持過兵部,知道太監監軍極不合理。

    太監不懂兵事,還讓他們去前線監軍,指手畫腳的,不利於作戰,所以張居正取消了,與之相對應,大大提高了總兵官的地位。

    可李太後為何忽然又要派監軍呢?

    再一想,哦,想必是因為戚繼光和李成梁兩位大將同在遼東,如果沒有監軍,恐怕會出亂子吧。

    這樣一想,他們又覺得李太後這個決定也是穩妥起見。

    朝臣既無異議,萬曆皇帝便依李太後下了旨。

    張鯨大鬆一口氣。

    萬曆皇帝也鬆了一口氣,這樣的安排他當然高興。

    想著有戚繼光和李成梁聯合,隻要朝廷不拖軍餉,還適當給予獎勵,遼東定能取得大捷,那到時候如何發落張鯨就容易得多。

    況且,借助遼東戰事做緩衝,官民的注意力也會有所轉移,不會盯著張鯨購買緬鈴事不放了。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