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368章 走散了 窯子街(2/2)

    盡管酷暑已經剛剛過了,但武昌城的餘熱依然沒有減退多少。

    白日裏來風去浪,雖然熱吧,但往陰涼地兒一站,倒也還能透口氣兒。

    奇怪就奇怪在晚上,風都不知道死哪兒去了,一絲兒也不肯吹出來。

    整個兒一座武昌城都熱,普通丁門戶人家,多半雜物堆積擁擠不堪,加上白火辣辣的太陽將房屋炙烤得摸什麽物件兒都覺得燙手。

    如茨氣,待在家裏自然是自己找罪受。

    因此,太陽落土吃過晚飯後,家家都喜歡將竹製的涼席搬出來。

    不管怎麽,躺在大街上乘涼,到底要比在屋子裏通泰舒服得多。

    多少年來相沿成俗,市民們乘涼便成了武昌城大熱的一道景兒。

    男的隻穿一條大褲衩子,上身都袒露出來;女的也隻穿一件露著渾圓玉臂的褂,床挨床人挨人一街二巷睡了個滿。搖著大蒲扇笑話的,拍蚊子把自己大肚皮拍得脆嘣脆嘣響的,姑娘聞著鄰床的臭汗睜著眼睛數星星的,甚至有孩兒摸出媽媽的奶當眾吸吮的……都是司空見慣的畫麵。

    這時候你要講什麽“非禮勿視”,那除非將自己的眼球兒摘下來。

    但,這隻是普通丁門戶人家晚上的活動,比他們有錢有勢的大戶富戶人家可就沒有那麽規規矩矩乘涼了。

    武昌城的江夏,比起其它地兒,絕對算不上熱鬧或富庶,但那裏有一條著名的街,叫作窯子街。

    窯子街,顧名思義,就是男女苟合的風月之地。

    窯子街原來是一處隙地,嘉靖年間據有個在京城混得很牛逼的商賈,回到原籍後在這裏蓋了幾間土房,弄幾個丐女做起了皮肉生意。

    多少年過去了,窯子一家接著一家開張,這裏便成了花柳一條街。街雖然並不長,但幾十家門麵,沒有一家幹別的營生,齊齊兒開的都是窯子。

    每家窯子裏的女人少則十幾個,多則近百個不等。她們的來路大致有三:一是從鄉下誑騙來的,二是收容來的丐女,三是從人口市上買來的。

    光顧窯子街的嫖客,是各色熱都有,但多半是日子還過得去的。

    這晚上,窯子街進來了一個年輕人,看上去約莫二十幾歲年紀,生得雖然白淨,但身形偏,扁平額頭上長著一雙眼睛,圓圓的,兩顆黃豆大的眼珠子滲進不少黃色。

    此時他穿著一件漿洗得幹幹淨淨的青色夏布直裰,腳上蹬著一雙半新不舊的布鞋,走起路來偏生又不老實,一躥一跳的,一看就是沒個正經的白浪。

    人家來窯子街都是嫖的,可他好像是來過足眼癮,進了一家又一家,挑花眼了似的就是沒有一個中意的。

    大凡常客一般都有自己的老相好,像這白浪肯定是新來乍到,總想挨家走完挑一個最好的。

    可俗話,走多了腳酸,看多了走眼,如此一家一家看下來,不知不覺過去大半個時辰。從街頭走到街尾,雖然大飽眼福,免費欣賞了各類女子,但仍沒有發現一個中意的。

    這白浪來得倒是早,可尋尋覓覓至今卻還沒有著落。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