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353章 兩大核心人物被彈劾(1/2)

    每逢三六九,都是例朝的日子。

    這個習慣還是張居正為了萬曆皇帝確定下來的,十年未變。

    例朝當,萬曆皇帝要在皇極門金台禦幄中升座,京師中凡四品以上官員待鴻臚寺官員鳴鞭後,分文東武西魚貫而入行叩頭禮,然後登階循廊,分班侍立,按部奏事。

    至於那些級別較低,也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則隻能候於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後向北拱立靜候旨意。

    禦門決事本是常朝舊製,但今日的例朝氣氛顯然有些不同。

    按理,皇長子剛降世不久,李太後、萬曆皇帝、朝廷各大官員及下百姓本應都十分高興,就連監獄裏關押的犯人都開心。

    然而,總有一些人總想找茬兒。

    今日氣氛大為不同,皆因昨一發生了兩件怪事兒。

    第一件:大公公馮保遭遇了三位言官的彈劾。

    要知道,上一次彈劾馮保,還是在十年前。那一次馮保剛上任司禮監掌印沒幾就遭遇言官們的彈劾,可謂是史無前例,無異於平地一聲雷。

    時隔十年,馮保再次遭到彈劾。先且不彈劾的內容是什麽,就以馮保這十年來的優秀表現,以及李太後對他青睞的程度,誰敢對他蓄勢發起攻擊,也算是人中之龍了!

    馮保不同於朱翊鏐。

    朱翊鏐一連遭遇兩次彈劾,是因為他“王爺”的尷尬身份。

    雖然朱翊鏐的地位要比馮保高多了去,但論權利,朱翊鏐不知差了多少。

    王爺在京城基本上沒有權力。

    朱翊鏐若不是李太後和萬曆皇帝寵著護著,以他的表現,恐怕早就被人挫骨揚灰了。

    所以彈劾朱翊鏐看似以下犯上,可實際上沒有多大風險,因為朝臣與朱翊鏐幾乎沒有交集。

    可馮保就不一樣了。

    他是司禮監掌印兼東廠提督,權力自然不言而喻。

    司禮監掌印就不用了,二十四監局之首,外廷官員無論是呈上奏本還是傳話,都要通過司禮監。

    東廠出來更是讓人害怕了,他們相當於一特務組織,消息特別靈通,京城裏有任何風吹草動,一概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當官兒的,尤其是大明的官員,哪怕是自詡清高的言官,隻要不摸,一摸他們屁股全特麽是屎,有幾個官員敢讓自己被東廠的人盯著?

    所以,馮保是萬萬不能得罪的!這十年來,盡管他依然做了不少壞事,可誰能誰敢與他爭呢?

    就連萬曆皇帝和張居正,都要忌憚退避三分。

    一句話:沒人敢找馮保的茬兒。

    十年前,是因為高拱挑起來的,高拱誓要將馮保趕出京城。

    如果不是高拱,就憑幾個言官,馮保還真不放在眼裏。

    可眼下,又是誰借了言官們的膽兒再次彈劾馮保呢?

    如果背後沒有大佬的支持,該不會有券劾。

    這也是為什麽馮保十年來保持平靜的原因所在,畢竟彈劾馮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有幾個不顧死活的?

    總之,彈劾馮保給本來還沉浸在歡喜中的京官兒平添了十分緊張,紛紛猜測背後支持彈劾的大佬會是誰?無非就兩個:一萬曆皇帝,一張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