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340章 截然相反的態度(1/2)

    對於朱翊鏐的秘密出走,萬曆皇帝生氣歸生氣,但在李太後麵前,他還是既老實又規矩,不敢怎麽樣。

    所以李太後找他談話時,並沒有冷場或發生不愉快。

    朱翊鏐寫給他的信他也看了。

    因為給他的信與李太後的信是分開的,加上又有火漆封印著,萬曆皇帝也就沒有將信交給李太後過目。

    當然李太後的信也沒有給他過目。

    談話沒有涉及到朱翊鏐“身遭不測”的話題,李太後覺得不合適。

    一來兩個都是自己兒子,二來也不能這樣揣摩、懷疑。

    萬曆皇帝顯得很大度,無論李太後什麽,他都表示理解、認可,一個勁兒地點頭,還明言當時不過一時之氣。事後一想,過去也就過去了。

    李太後頗感欣慰。

    談話中肯定繞不開一個核心問題:為什麽朱翊鏐堅決選擇秘密離京?

    李太後給出了不忍離別的理由,同時還指出皇子即將降臨,朱翊鏐不願牽動朝臣為他勞心勞力……如是這般,反正萬曆皇帝都表示理解。

    李太後原本以為將會是一場艱難的談話,沒想到風輕雲淡地過去了。

    風輕雲淡得都有點兒不正常。

    李太後倒是沒覺得什麽,萬曆皇帝的態度越好,她越高興。

    然而,事後與馮保談及此情時,馮保卻高度警惕起來。

    但他也沒有對李太後明言,之前若非李太後緊緊逼問,他也不會拋出“身遭不測”或“危險”之類敏感的話題。

    既然意識到了,馮保就不會隻是想想,反正在京外的活動相比較而言,要比在京城裏似乎還要方便穩妥一些。

    他想著四個人離京,隻有陽康年紀稍大點,可以其他三個都還是孩子。

    可陽康是奴才命,奴才慣聊人無論做什麽必定缺乏主子思維,萬一途中真的遇到什麽不測,他真不敢想象幾個孩子該如何應付。

    盡管萬曆皇帝已經依了李太後的懿旨,詔告下保護朱翊鏐,不讓他受到任何滋擾,可那隻是明麵上的東西,約束力自然也僅僅限於台麵上,背地裏幹什麽誰能管得著?

    不然大明一朝皇室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冤假無頭案了。

    因此,馮保還是高度警惕。

    畢竟,萬曆皇帝的“敏副與“陰狠”他是見識過的。

    敏感不用了,萬曆皇帝是個非常敏感的人。

    萬曆皇帝也有陰狠的一麵,當初張誠不明不白的死去,馮保就感覺到了,隻是沒人敢隨便議及。

    作為陪伴萬曆皇帝二十年的“大伴”,馮保自以為這點還是看得挺準的。

    萬曆皇帝在李太後麵前乖順,並不代表在其他人麵前也這樣。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萬曆皇帝惱怒地將申聰和那馬夫抓起來還沒有放。

    ……

    的確,申時行為此事很著急。

    事情都已經過去一了,既沒有見到萬曆皇帝放人,也沒接到萬曆皇帝談話的口諭。

    申時行隻得硬著頭皮,主動去找萬曆皇帝了。

    這事兒也隻有去找萬曆皇帝,他不開口,錦衣衛誰敢放人?總不能去麻煩李太後吧?

    覲見的地點在東暖閣。

    萬曆皇帝倒是很痛快地接見了申時行,然而態度卻異常的冷漠。

    見到申時行時,萬曆皇帝冷著臉。

    顯然還在氣頭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