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56章 白雲觀祈福(1/2)

    就在李偉拜訪的當下午,陽康稟道:“潞王爺,明兒一早馮公公要去白雲觀祈福,問您需不需要喬裝改扮也一道過去?”

    朱翊鏐愣了一下,問:“白雲觀祈福?伴伴要為誰祈福?”

    “為張先生,同時也為他自己。”

    “伴伴他怎麽了?”

    “馮公公他最近這兩渾身沒勁兒,感覺骨頭散架了一般,所以想去白雲觀祭奠祈福。”

    “具體什麽原因?”朱翊鏐又問。

    “不太清楚。”

    朱翊鏐想了想:“那好吧,明兒早你隨我一道去。”

    第二一大早,朱翊鏐便帶著陽康先去了白雲觀。

    去時倒是喬裝改扮過,隻是沒有與馮保一道。

    北京的白雲觀,陽康知道,朱翊鏐也清楚,那是中國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由於長春真人丘處機埋骨於此,所以聲名顯赫。

    京城四郊,名勝甚多,不可枚舉。單畿南,就有三大名勝:遠郊有滄州獅子景州塔,和真定府裏大菩薩,近郊第一大名勝便是西便門外二裏許的白雲觀。

    白雲觀在道教裏頭素影仙都”之稱,這座道觀始建於唐代,原名叫作長觀,用來祀奉道教祖師爺老子。

    此後屢毀屢建,屢建屢毀,名氣並不大。真正聞名遐邇的是在著名道人丘處機來此掌院之後。

    丘處機是道教龍門派創始人,被成吉思汗奉為“神仙”,所以在元朝名氣極大,白雲觀由此聞名。

    待丘處機死後,埋骨於此,以致每逢他的生辰正月十九日,京師庶民都會攜著香紙爆竹、三牲酒漿趕來白雲觀祭祀。

    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正月十九也就成了京師人必過的燕九節。

    每逢燕九節,白雲觀山門之外廣場四周,各色帳篷帷屋都搭建起來,連綿好幾裏長。

    全國各地的全真道人都趕來這裏,或祭祀,或齋醮,或煉丹藥、或賣符篆,整日磬缽起伏,道曲盈耳。

    人一多,京城的紅男綠女也紛至遝來,在此打情罵俏嬉鬧玩耍,由此又引來了數以百計的商販,賣糖葫蘆的,賣蒸糕的,打酒賣茶,從綢布衣服到古董字畫,應有盡有,種類齊全塞滿晾兒。

    那熱鬧勁兒不消多。

    等到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之後,這燕九節又添了一項內容,即宮裏的太監們每到這一,也必定要趕到白雲觀去祭奠一番。

    隻因也不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位沒根兒的大璫考證出來,丘處機出家之初的生日那一,為絕塵心竟然自閹了。

    因此,太監們都把丘處機認作太監們“閹幫”的幫主,不但每年燕九節祭奠如儀一絲兒馬虎不得,平常隻要遇到什麽事兒就來。

    ……

    朱翊鏐帶著陽康來到白雲觀,裏頭的道人也不認得他們。

    本想先進去參觀一番,結果被道人攔下不讓進。

    理由很簡單,白雲觀已得東廠指示,今日馮公公要來祭奠,所以閑雜熱一律不得入內。

    陽康氣憤不過想要發火,被朱翊鏐使眼色阻止了。不知者不罪,喬裝改扮而來,不就是不方便亮明潞王的身份嗎?況且馮保知道他倆來,肯定馬上就到了。

    果不其然。

    須臾功夫,隻聽一聲高亢的吆喝,穿過早晨的微曦,從廣袤鄉野間的大道上傳到白雲觀門前廣場。

    “馮公公到——”

    頓時引起一片騷動。

    朱翊鏐連忙又帶著陽康返回廣場,隻見這裏黑壓壓地落了一大片各色轎子,原來是提前到來的一批朱衣太監。聽得吆喝聲,他們慌忙伸長脖梗兒朝大路上瞻望。

    馮保在幾個主子麵前總是畢恭畢敬的模樣兒,可在別的地方真個是威風八麵,搞得像皇帝出行一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