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28章 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辦法還是有(1/2)

    李太後聽了一愣,奇怪地望著兒子,雖然沒有開口,但滿眼都是疑問,好像在:你外公哪句話有理了?全都是歪理好不好?

    朱翊鏐可不是違心之,他心平氣和地解釋道:“娘,外公除了想要升武清侯,其實還提到伯公侯爵位的世襲問題。孩兒以為外公的也並非全是歪理。”

    “那鏐兒看。”李太後輕輕地道。很顯然,她對待兒子要比對待父親有耐心得多。

    但這也不怪李太後,而是全中國的問題。華夏民族自古以來,至今依然如此,父母對子女(尤其是兒子)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可對生育養育他們的父母很難做到。也就是,中國的父母對孩子要比對父母好得太多,可以他們一輩子的目光都圍繞著孩子。

    “娘,首先你得承認,將娘提到與母後同等的地位,這是一次破例的加尊吧?”這一點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連李偉都知道。

    李太後點零頭,她當然更清楚:那時她隻是貴妃,沒有資格提到與陳皇後相同的地位(加尊皇太後,那是皇後的資格,貴妃畢竟還差一級),那是在張居正和馮保的堅持下完成的。

    “娘,外公雖然滿腹怨言,可提到一個原則:人是活的,製度是死的,所有的製度確實是皇帝製定下來的,皇帝行那就校如果這樣看的話,外公想升武清侯確實不是什麽大問題。”

    “鏐兒的意思是支持?”

    “孩兒也不是支持,隻是就事論事罷了。”朱翊鏐回道。反正在原本曆史上,張居正過世沒多久,武清伯就升了武清侯嘛。確實像李偉所,有誰敢個不字兒?

    李太後幽幽言道:“可張先生和馮公公都一力反對。”

    朱翊鏐道:“娘,孩兒以為,他倆反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瞧不起外公的為人,外公不僅沒有為朝廷作出應有的貢獻,反而經常給張先生的改革添亂。娘,請允許孩兒不客氣地一句:外公無論是伯還是侯,都叫德不配位。”

    盡管朱翊鏐這話很不中聽,但李太後也沒有生氣,因為事實的確如此,她也這麽認為,不然不會對自己父親避而不見。

    朱翊鏐接著道:“外公想升侯肯定真的請教過朝廷官員,別的方麵不,單他拿出成國公朱應禎的例子,到他們這一代,真的為國家作出過多大的貢獻呢?外公質問憑什麽一個世襲的爵位僅僅靠吃老本吃了一兩百年?孩兒覺得,外公這一問很值得研究,而且非常有必要研究。娘可還記得,孩兒曾提及朝廷最大的負擔一事嗎?”

    李太後眸子一亮,“娘當然記得,各路藩王郡王的供養問題嘛。”

    “娘不覺得,爵位的世襲與藩王郡王的問題如出一轍其實就是一回事兒嗎?都是由朝廷出資養著一幫對國家用處不大的閑人,這也難怪外公看著眼紅。”

    李太後歎了口氣,喃喃地道:“可這些都是祖製啊!”

    “好的祖製當然要繼承,可不好的祖製需要改嘛。”

    “改祖製談何容易?”

    “娘,事在人為嘛,當初張先生致力於改革,還不是一樣困難重重甚至危險重重,可最後不也是扭轉過來了嗎?”

    “嗯,”李太後微微點頭,最近她對兒子的話逐漸聽得進去,“那鏐兒心中可否有甚良策?”

    朱翊鏐謹慎地道:“娘,孩兒在不久的將來,爭取先做出一個好的示範,如果有效果成功了,娘可以考慮推廣,不然朝廷這一塊兒的負擔太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