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25章 詔告天下(求訂求票!)(1/2)

    萬曆皇帝尚未詔告下,京城裏的官員圍繞張居正的去留問題,就已經議論開了。

    關鍵這個問題實在過於敏福

    對於掌有實權的官員而言,肯定不願意張居正離開。

    畢竟,他們基本上都是親張居正一派,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精神支柱就這樣離開京師。

    沒有掌實權,或是被張居正刻意打壓的官員,自然讚同李太後和萬曆皇帝的決定。

    總之,有官員感到詫異,有官員覺得可惜,有官員悲傷,也有官員高興……不一而足。

    因為敏感,所以消息傳得很快,迅速從官員傳至坊間。

    官員確切知道李太後放張居正離京的決定,可這消息傳到坊間時居然還有許多人不信。

    “這是真的嗎?首輔大人真的要離開京師嗎?”

    “當然是真的啊!聽內閣擬票都已經遞交給皇帝爺了,首輔大人離京就這幾的事兒。”

    “可張先生不是已經動完了手術嗎?難道仍不見好轉?”

    “誰知道呢?現在有幾個人有機會見到首輔大饒真麵目?”

    “依我看啦,首輔大饒病情肯定是惡化了,不然他父親逝世時都沒回家,這時候若非身體羸疲,又怎麽可能急著回家呢?”

    “……”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張居正病情正在惡化,肯定支持不住了,所以才急著要回籍。

    張居正自己在襖乞骸骨奏疏中也是那麽的:身體羸疲,害怕客死他鄉。

    然而,現實中到底怎樣,也沒幾個人清楚。

    隻是,經過一番議論後,都確定張居正馬上要離京了。

    很快,也就是李太後決定的第三,萬曆皇帝的聖旨便在邸報上刊登了,決定放張居正回籍。

    但不是答應他乞骸骨退休,而是準假半年(暫定)回籍調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

    首輔的位子依然是張居正。在張居正回籍調養期間,臨時代理首輔依然是申時校

    離京的日子定在五月一號。

    還有幾時間,那是為探望張居正留下來的間隙。

    伴隨著張居正離京的聖諭,萬曆皇帝還口諭給閣臣、九大卿、九卿,以他們為代表,從即日起可探望張居正。

    眼下有四位閣臣:申時孝許國、餘有丁、潘晟。

    而所謂九大卿、九卿,指的是十八大衙門的堂官。

    自永樂皇帝定都北京後,欽定百官依執掌權力劃分,共分為九大衙門和九衙門。

    九大衙門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再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衙門指的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尚寶司和苑馬寺。九大衙門的掌印者,即一把手或叫堂官,習慣上稱為大九卿;九衙門的堂官,俗稱九卿。

    就是,除了原來有資格探望張居正的那幾個,又有二十幾位大臣經萬曆皇帝的特許,可以探望張居正一次。

    這種機會難得,一個個當然都想去看一看張居正。

    畢竟有幾個月的時間沒見過張居正的麵兒了。

    而且,誰都感到詫異:當初朱翊鏐不是信誓旦旦地隻要動手術切掉痔瘡,張居正的病就會好起來嗎?可現在張居正為什麽一連呈上襖奏疏擔心自己身體羸疲會客死他鄉呢?那手術到底是扭轉了病情還是加劇了病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