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18章 再乞骸歸裏(1/2)

    李太後誓要挽留張居正不讓致誓決心(當然也包括萬曆皇帝,隻是大家現在都心知肚明,其實關鍵是李太後,萬曆皇帝隻是被李太後夾裹著),讓京城裏的官員,既有位高權重的二品堂官,也有拈不上筷子的典吏,都在發昏章裏翻筋鬥為張居正祈福。

    常言道福至心靈,禍來神昧。京城裏混官麵兒的人,到此時已不是探究禍福災咎的事,他們要的是這種足以表現衷心的形式。

    很快,這股子祈福風吹到了留都南京。

    留都南京的官員雖然多是清流擔任閑職,但也忌憚雞蛋裏挑骨頭的言官,更怕一心想往上爬的人打報告。

    所以,留都的官員也都一窩蜂地照搬北京的模式,或獨自出資或湊份子為張居正祈福禳災。

    這樣本來清淨無為的街市,突然間變得躁動起來。

    點綴在鍾山後湖鄉間流水的那些個清涼寺、永慶寺、雞鳴寺、金陵寺、報恩寺、界寺、盧龍觀等等,到處都起了法杖鼓吹,香燈咒語……朝朝暮暮之間,滿街上跑的都是為張居正祈福的轎馬。

    隻不知到底有幾個真心的。

    兩京的官員如此,各個地方上的高官又豈肯落後?

    先是通邑大都,後來蔓延到邊鄙鎮,無不建立道場。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一時間,秦、晉、楚、豫、浙、贛、滇、黔等,全國各地的奏表馳傳進京,十有八九都是向張居正問安的。

    然而,佛翕上的酒果之獻雖然堆得滿滿的,卻似乎並未能給張居正帶來好福氣。

    張居正依然感覺身體欠安,半月之後,又一道請辭奏疏《再懇生還疏》的正本和副本分別送到李太後和萬曆皇帝的手裏。

    李太後那裏是馮保送的。

    萬曆皇帝那裏是張鯨送的。

    馮保送來時,李太後怕情難自控,依然不敢自己看,讓馮保給她念。《再懇生還疏》比《乞骸歸裏疏》寫得更加哀牽

    疏文是這樣寫的:

    臣昨奉聖旨:“朕久不見卿,朝夕殊念,方計日待出,如何遽有此奏?朕覽之,心神不寧,仍準假在家調理。”縷縷之衷,未回聽;憂愁抑鬱,病勢不減,臣活於世全賴精神鼓舞,如今感覺精力衰竭,強留京師,不過行屍走肉而已,將焉用之?又有何意義?倘有如一日溘先朝露,將使臣有客死之痛,陛下亦虧保終之仁,此臣之所以哀鳴而不能已於言也。伏望娘娘、陛下憐臣十年盡瘁之苦,早賜骸骨,生還鄉裏,臣實恐客死他鄉,如不即死,將來效用,尚有日也。

    李太後聽完,沉默了良久,然後才問:“馮公公,這是張先生第幾道乞休的奏本?”

    “第四道。”

    李太後若有所思,沉吟道:“隻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他就寫了四道奏本,而且一道比一道哀切心急。張先生在這道奏本裏,他害怕客死他鄉,叫人聽了,心裏委實難過。”

    馮保琢磨李太後的心思,難過肯定難過,但此時更多的恐怕是惶恐,若張居正離開京師,李太後就失去了精神支柱。

    李太後接著又道:“下文武百官,有多少人都在為他祈福,怎的就不能痊愈呢?而且鏐兒不是也讓胡太醫給他動過手術嗎?難道手術效果不明顯?鏐兒,你。”

    朱翊鏐正靜心聆聽,見李太後焦灼的目光忽然投向他,身子不由得一激靈,忙回道:“娘,或許這就叫人生一世,命由定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