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75章 有危機感,希望又一次落空!(1/2)

    馮保噓了口氣,總算問明白了縈繞心中已久的一個疑問。

    盡管與他的理想有點距離,但感覺朱翊鏐想得好像比他周到。

    從朱翊鏐的言辭中能夠聽出對李太後和萬曆皇帝的深厚感情,當然也包括對他這個伴伴。

    與馮保而言,這是可喜的,不枉他對朱翊鏐期望一場。

    這個疑問也算是解開了:原來朱翊鏐所有的蹦躂,所有本不該王爺做的事都去做,隻是為了給李太後和萬曆皇帝掃清障礙,哪怕冒著巨大的風險——而事實上也證明了確實付出了代價。

    然而,還有一個巨大的疑問馮保死活也想不明白。

    那就是鄭妙謹,如今成了萬曆皇帝的淑嬪。

    喜歡鄭妙謹就將她要走嘛,為什麽又要將她送給萬曆皇帝呢?那現在鄭妙謹豈不成了嫂子?難道是故意放到萬曆皇帝身邊的?

    馮保想搞清楚,但不知這次朱翊鏐能否坦誠地交流,反正之前從未泄露過半分有用的訊息。

    ……

    與朱翊鏐而言,今晚的談話也算合他心意。

    他早洞察出馮保的心思,幾次談話其實都流露出來了。

    到萬曆十年這個時間點兒,馮保早就知道萬曆皇帝起了戒心,開始逐漸疏遠自己。

    尤其是張居正病倒後,馮保更是急著考慮自己的前途。

    與其馮保問他這個潞王爺的前途,倒不如馮保是問他自己這個司禮監掌印的前途。

    朱翊鏐心知肚明:馮保是希望他取代萬曆皇帝……要知道,在大明一朝皇帝或皇太子意外身亡不是什麽新鮮事兒。

    今晚馮保確實推心置腹,如川大包的想法都了出來,可見那家夥急於為自己謀前途。

    這也很好理解。

    如果改朝換代,那馮保還可以做十年甚至更久的司禮監掌印。但如果萬曆皇帝繼續當政的話,那家夥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不得不,就這一點,馮保的危機感比張居正要強得多。

    張居正過於自負。

    以致於後來許多研究者認為張居正此生一個很大的失敗是沒有培養出一位出色的接班人。

    因為結果顯而易見,等到張居正一死,放眼整個朝廷,竟然找不出一個合適的接班齲任首輔。

    想給王國光,但人家身居官吏部尚書一職,不能破例再去擔任首輔;退而求其次想給潘晟,可人家根基不穩沒有威懾力,還沒抵京就被人拱下台了;而另一個候選人也是門生申時行資曆又不夠,前麵還有一個次輔張四維擋路呢……結果陰差陽錯,張四維擔任了首輔。

    貌似好像,也確實如此,張居正沒有培養出一個出色的接班人。

    然而朱翊鏐可不這麽認為,他認為張居正培養了接班人,隻不過這個接班人就是萬曆皇帝。

    張居正幾乎傾其所有,除了政務就是培養督導萬曆皇帝。

    毫不誇張地,最後十年,張居正陪伴教育萬曆皇帝的時間,要比他陪伴教育六個兒子加起來的時間還要多得多。

    張居正散衙回家很少陪伴自己的六個孩子,最後十年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朝廷和學生萬曆皇帝。

    所以,張居正遠遠沒有馮保有危機感也在情理之鄭

    他對萬曆皇帝傾其所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又怎麽會有危機感呢?又怎麽可能對萬曆皇帝有戒備之心?

    就像賭博,張居正賭了一把大的,全壓在萬曆皇帝身上。

    結果……就沒有結果了。

    輸得一敗塗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