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9章 潞王爺果然不講理啊!(1/2)

    為了應付這次廷議,還別,朱翊鏐真是花了一些心思,對出席的官員都作了一番研究。

    他們的性格如何?處事風格如何?與張居正的關係如何……等等方麵都有一定的了解。

    加上他那顆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對曆史上的大人物本來就有一定的認知,比如像申時孝王國光、張學顏、徐學謨、梁夢龍……那些官員的性格與為人,他都不感到陌生。

    經過研究,朱翊鏐好像能夠初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越是身居高位的官員,對他這個親王的所作所為似乎越不放在心上。

    也就是,像申時孝王國光那些位高權重的大人物,對他這個潞王的關心度好像並不高。

    ……

    六科給事中一個不差,除了寫奏本的禮部給事中吳夢熊,其他五位也都來了。

    與吳夢熊一道,另外兩位彈劾朱翊鏐的官員,一位是都察院的禦史張文琦,一位是翰林院的侍讀曾朝節,也出席了這次廷議。

    對那三位不大不的官員,朱翊鏐同樣做了一番研究。

    當日看到三道奏本時,壓根兒就不認識那三位官員,僅僅對“曾朝節”那個名字,好像在哪兒見過,有那麽一丁點兒印象,但就是想不起來。

    後來,付大海搜集他們三個饒資料時,朱翊鏐才恍然頓悟想起原來“曾朝節”是萬曆五年,即公元1577年丁醜科的進士第三人,也就是那一科的探花郎。

    (丁醜科的第一名狀元郎是沈懋學,第二名榜眼正是張嗣修,即張居正的次子。)

    想起這一節後,自然就能想起曆史上“曾朝節”這人出身寒微,獨立而不依傍。一句話:那是一個有氣節的好人、好官。

    而資料上顯示:張文琦和吳夢熊兩個也是丁醜科的進士,張文琦是第二甲第8名進士出身,吳夢熊是第三甲第48名同進士出身。

    隻是,朱翊鏐對張文琦和吳夢熊兩個一點兒印象都沒櫻

    但有一點,朱翊鏐尋思著,像曾朝節一樣,張文琦和吳夢熊可能也是有氣節的人,寫奏本彈劾他不一定完全出於張鯨的慫恿。

    張鯨或許隻是點了一把火,他們三個原本就看不慣朱翊鏐的所作所為——這可能才是根本。

    ……

    萬曆皇帝在張鯨的引領下,最後現身皇極殿。

    這樣,該來的人都來了。

    眾人坐定。

    朱翊鏐掃視一圈兒,感覺氣氛沒有想象中的緊張,即便是三位彈劾他的官員,看上去也很淡定。

    本來,這次廷議該由臨時代理首輔申時行主持,但由於禦史張文琦的奏本中事涉申時行,所以改由吏部尚書王國光主持。

    王國光絕對是張居正的親密戰友。

    張居正榮登首輔時,便提拔他為戶部尚書,後奪情事發,原吏部尚書張瀚因反對奪情被罷,張居正將王國光推了上去。

    前不久物色首輔接班人時,張居正曾感歎過,按理王國光是最最理想的人選,可無奈王國光正擔任官吏部尚書一職。

    大明王朝有這麽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首輔可以兼任吏部尚書,但吏部尚書不能升任首輔。

    所以,張居正想提拔王國光接他的班兒都沒可能。

    這就意味著,王國光的仕途生涯已經達到頂峰。

    ……

    廷議開始。

    當然圍繞彈劾朱翊鏐的三道奏本展開。

    首先是禮部給事中吳夢熊,闡述了奏本中提到的兩件於禮法不合的事:逼迫胡誠給張居正動刀治病,逼迫張鯨拜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