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8章 曆史的拐點(1/2)

    慈寧宮正殿。

    李太後有些坐立不安,擔心她和兩個兒子的決定會引來朝臣的非議,以致於朝局動蕩。

    朱翊鏐在旁陪伴著,撫慰道:

    “娘,這點事兒你擔心啥?想當初將高老逐出京師,還不是一樣平安無事地度過?當時高老在朝中有多少門生故吏?”

    李太後點點頭,幽幽言道:“理兒當然是這個理兒,可娘親心裏頭總感覺不踏實。”

    朱翊鏐倒是能理解李太後的心態,畢竟當初可謂攻堅階段,而如今屬於守成階段。

    兩階段的心態自然不同,攻堅階段魄力定要足些,而守成階段定然趨於保守。

    “娘,你就放心吧!孩兒保證平安無事。”

    朱翊鏐信誓旦旦的樣,隨即又補充道:“張先生還在呢,選臨時代理首輔這事兒,甚至遠遠不如當初張先生奪情一事來得猛烈。”

    這個李太後也認同。

    她又道:“娘還擔心,這次沒有給張閣老機會,待張先生康複後還朝視事,張閣老會不會給張先生使絆子。”

    “不會。”朱翊鏐脫口而出。他倒真是一點兒都不擔心。

    因為曆史上,張四維的父親在張居正死後一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萬曆十一年(1583年)。

    按《大明律》,張四維要回家守製,張居正已奪情過一次,張四維斷不會再奪情。

    這等於是,如果能治好張居正的病,哪怕讓他多活一年,就不用擔心張四維的問題了。

    可這些心裏話,朱翊鏐當然沒法兒對李太後。

    也隻能安慰道:“娘,放心,隻要張先生仍是首輔,娘和皇兄向著他,就斷不會出岔子。”

    “但願如此,哦,付公公怎麽還沒回來?”

    “應該快了,快了,娘別急!”

    ……

    皇極門前。

    馮保看了看張四維,又看了看申時行,然後雙手將那黃綾卷軸聖旨展開,一板一眼朗聲讀道:

    “仁聖皇太後、慈聖皇太後懿旨,皇帝聖旨:

    與內閣、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首輔張先生得痔瘡,身子急需調理修養,暫不能操勞國事。

    我母子三人征得張先生的同意,擬定一位臨時代理首輔,由東閣大學士申時行擔任。

    張先生仍是首輔。武英殿大學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張四維仍為次輔。

    申時行擔任臨時代理首輔期間,遇有不能決斷的大事,請示慈聖皇太後定奪。

    你每大臣受國家厚恩,當思竭忠報主,用心辦事。

    欽此。”

    馮保讀完聖旨,走下丹墀,把那黃綾卷軸遞到申時行手鄭

    隻這一個動作,在場的所有官員都明白,兩宮太後和萬曆皇帝在張四維與申時行兩個缺中選擇了申時校

    雖然聖旨上特別強調,張四維是武英殿大學士,又是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可實際上已經將他這個次輔架空了。

    權力明顯偏向於申時校

    而在場的官員都知道,申時行是張居正的門生,張居正是申時行的“座主”(即殿試時的考官),對申時行極為器重。

    申時行掌翰林院,後出任吏部右侍郎,後又被舉薦入閣,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的。

    張四維唯有淒然一笑,腦子裏有點懵逼的感覺。

    不過,他又能怎麽著呢?

    馮保完成差事,便飄然回宮。

    可皇極門內外,仍是一片靜寂。尤其是原本還想著張四維會不會頂替張居正的那些官員。

    看來,還是真了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