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7章 刻板印象真差(2/2)

    趙靈素搖了搖頭,嘴裏吐出一個簡單而有力量的字:“懸。”

    “……”朱翊鏐無語。

    敢情在他身邊這些人眼中,他是一個傻缺般的存在嗎?為什麽連這點都不相信他?

    曆史上的朱翊鏐混蛋是混蛋了一些,可腦子很聰明的呀!

    許多事都證明了這一點,就比如之國就藩時,他向萬曆皇帝隻“奏討景王(朱載圳)遺業”,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決定。

    這個決定讓他斂財斂得手軟。

    直到明朝滅亡順治年間拆毀潞王府時,屬於潞王家的義和鹽店每年仍有兩千多兩白銀的進項。當時能掙多少可想而知。

    見趙靈素完全一副質疑的眼神,朱翊鏐不知道什麽好,訕訕地嘀咕道:“那麽不相信我,要不你與我一道去。”

    “去哪兒?”

    “去張先生家啊。”

    這話一出來,趙靈素更是質疑,“潞王爺,你別異想開了,且不女子不能拋頭露麵,奴婢隻是你的貼身侍俾,如何與你一道去探望張先生?”

    繼而又央道:“素素求求你,你還是去給陳太後娘娘請安去吧!不然娘娘事後問及,搞不好潞王爺又要挨罵挨揍了。”

    瞅著趙靈素一副擔憂的神情,朱翊鏐也不忍心,隻得點頭答應:“那好吧!”

    雖然嘴上這樣答複,可心裏想著,腿不是長在他自己身上嗎?

    匆匆洗漱完畢,簡單用過早膳後,朱翊鏐便大搖大擺地出了慈寧宮。

    他剛走沒多大會兒,慈慶宮就來了兩名近侍問候。

    早上一番折騰,肯定傳到陳太後那兒去了。

    趙靈素如實回答。

    然而,兩名近侍感到詫異,因為路上沒有遇見潞王啊!

    慈寧宮與慈慶宮剛好落於紫禁城的兩端,一個在西邊兒,一個在東邊兒。按理這一去一來,途中應該能夠碰到才對。

    趙靈素腦瓜兒靈活,當即感覺不妙,“哎呀”一聲:“不好,潞王爺肯定去見張先生了。”

    她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跑到正殿向李太後匯報去。

    李太後聽涼是沒有發怒,畢竟也算兒子有心。

    隻如同趙靈素擔心的那樣,就怕朱翊鏐去了張府胡襖。

    可朱翊鏐人已經走了,李太後也沒轍,唯有吩咐慈寧宮的掌作太監趕緊過去看看。

    對朱翊鏐……可真不放心啊!

    ……

    朱翊鏐的確偷偷去了張府,也就是張大學士府。

    他很想見一見彌留之際的張居正。

    想看看這位被海瑞評為“工於謀國,拙於謀身”、被一代巨擘梁啟超評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首輔現在到底怎麽樣了?

    若按照曆史的發展,張居正隻剩下半年時光。

    以施政的成績而論,朱翊鏐很認同現代講史第一人,也即梁啟超的得意門生黎東方的觀點。

    張居正不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漢朝以來所少有的。

    諸葛亮和王安石勉強可以與張居正相比,但諸葛亮的處境比張居正苦,不曾有機會施展其經綸於全中國;而王安石富於理想,卻拙於實行,沒有才幹綜核僚佐與地方官的名實。

    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熊十力也曾過,漢以後兩千餘年人物,毅然以一身擔當下安危,任勞任怨,扶危定傾,克成本願,唯江陵一人而已。

    (張居正,江陵人,時人稱張江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