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座島

第23章 虛與實的界限(3)(1/3)

    唐清沅的臉隱在暗處,他隻能看到她沒有傷口的那半張臉。幽暗的光線,將那張臉上的瑕疵和略微粗糙的皮膚都隱匿起來,像蜜色的瓷器細潔有光,那雙黑褐的眼睛在說出沅江兩個字的時候,特別溫柔,像噙了一泡春水。

    她用中文把沅江兩個字念得軟綿綿的,像少女呢喃著情人的名字。

    “我出生在沅江邊的桃源縣,那裏是中國有名的大詩人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原型。《桃花源記》你知道嗎?”唐清沅含笑看向肖恩,也不等他回答,便一個字一個字輕吟道,“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肖恩聽她輕聲將整篇《桃花源記》用中文從頭至尾背了一遍,那聲音又軟又糯,像小時候在外祖父家裏吃到過的,新鮮切好的桃片糕,一入口就化開了,久久都有回甘,連唾液都甜津津的。

    他從小就會說中文,隻是越長大反而說得越少,隻有和外祖父相處時,他的中文才能派上用場。但此刻,聽到唐清沅口中那些艱澀優美的字詞,那種中文特有的韻律和節奏,像溪水一般舒緩而明快,令他倍覺熟悉親切。一瞬間,這狹窄的帳篷,仿佛切換成了外祖父掛著水墨畫的堂屋。

    唐清沅怕肖恩聽不懂,又用淺顯的中文將整個故事翻譯了一遍:“……我們中國人,都向往能夠居住在那樣的一個世外桃源,不受外界的幹擾,心靜而安。所以,從小我就認為,我的家鄉是最美麗的。我剛出生的時候,我父親還是桃源縣小學的地理老師。”

    說到這裏,唐清沅忽然來了興致。

    她將地圖越放越大,桃源縣的3D虛擬影像便浮現在眼前,令他們仿佛置身其中。

    隨著她的娓娓述說,肖恩仿佛隔了雲蒸霞蔚的桃花林,看見小時候的唐清沅,泡在沅江碧綠的春水中快活地遊來遊去,去追逐著飄落在溪水中的花瓣。夏天,她摘下荷葉頂在頭上,又或是在稻田裏捉弄膽小的青蛙,爬上樹摘下甜熟的水蜜桃,在小裙子上擦一擦,吃得滿手汁液淋漓。秋天,她在遷徙的候鳥身後,漫山遍野地瘋跑,冬天在雪地裏下套子誘野兔……

    她是在大自然中長大的女孩,她與自然特別的親。

    “後來,我父親調到沅江市的小學做教導主任,還是教地理。”她說,“我們一家便搬離了桃源縣。沅江是1500年前就紮根在洞庭湖邊的一個縣城。那裏有亞洲最大的天然蘆葦蕩,漂亮的胭脂湖,我常常在那裏觀賞各種鳥類,看它們在霞光裏一群群地飛起來,又一群群地降落。

    “有時候,我也會找一條沒人管的野舟,劃到蘆葦叢裏,或者水葫蘆中間停下來,仰躺在小船上,什麽也不幹,就聞著水生植物特有的辛馥香味,看看流雲飛絮。有時候也會有鳥兒歇在船頭,有時是紅嘴的翠鳥,有時是白羽的鷺鷥……可能因為我爸爸是老師,同學都覺得我是間諜,會隨時向老師告密,都不願意親近我。我常常覺得孤單,和同學的關係更是越來越淡漠,反而在野外,麵對那些鳥兒我覺得又舒服又自在,好像我和它們不需要說話就能溝通。我們彼此可以用眼神交換很多秘密,比如哪處的蓮蓬最飽滿,哪處有肥美的魚,哪處有危險不能去……”

    帳篷裏,漸漸呈現出沅江流霞飛泉的美麗投影。

    “你那麽喜歡家鄉,為什麽會離開呢?”肖恩不解。

    他看得清清楚楚,唐清沅在講家鄉生活時的那種眷戀和依賴,讓她桀驁不馴的一張臉,平添了許多柔情。

    “因為我爸爸。他教了一輩子的地理,帶著他成千上萬的學生,在地球儀上走遍了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卻從來沒有踏出國門一步。他厭倦了在地圖與地圖之間旅行,也厭倦了在狹窄的教室裏征服遙遠的地平線。厭倦了用熟悉的口吻念出一個個從未抵達的地名。他希望我以後生活的世界可以很大,不用拘泥在某地,不用隻看一片狹窄的天空,也不用受世俗眼光所約束。他說生命雖然很短,但我們可以把它活得很寬。所以,帶著父親的願望,我到了北京讀大學,然後到世界各地去參加科考項目。本來我前年就可以在北京直接讀博,可是當時有一個亞馬遜叢林的科考機會,我就選擇去那裏工作了一年,後來有個師兄參加珠峰科考隊,我又跟著去了……但是很慶幸,我最終還是能夠到奧克蘭大學繼續學習……現在還有這樣好的一個研究項目,世界上最後一對藍眼信天翁,而我將看著它們繁育後代……”唐清沅笑起來,那笑容像暗夜裏的明珠,溫潤而充滿了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