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1

第12章 先有天津沈陽道,後有北京潘家園(1)(1/5)

    木戶加奈的家族在日本是華族名門,家族裏最有名氣的人物,是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木戶加奈這一支屬於木戶的分家,沒有涉入政壇。她的祖父木戶有三在早稻田大學是考古係教授,專門從事東北亞曆史研究,精通漢學,在學界小有名氣。

    清末民初之際,中國門戶大開。西方開始在中國進行掠奪式的古董搜集,連續爆發了數起古董大案,中國軍閥混戰,自顧不暇,根本無法追查。日本對中國文化一向有著狂熱的愛好,於是就有學界大老提出,支那已經沒有資格繼承中華古老文明,隻有日本有責任挽救這一切。

    於是由文部省出麵,黑龍會出資,聯合日本學界精英人士成立了一個叫“支那風土會”的組織,專門負責利用中國的混亂政局,獲取各種名貴文物運回日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風土會編了一本文件,叫做《支那骨董賬》,裏麵記載了中國許多國寶級文物的樣貌、來曆、持有人、收藏地點等資料。許多日本學者打著研究的旗號前往中國,他們一方麵設法搜羅國寶偷運回國,一方麵調查情報,填補《支那骨董賬》裏的資料空白。

    木戶加奈說到這裏,忽然發現我們三個人麵露茫然,便問道:“你們知道李濟是誰吧?”

    我們點了點頭。

    學考古的都知道,這位李濟在民國是個不得了的人物。他在二十九歲那年受聘於清華,與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四位著名學者並稱“五導師”。他一直主張進行田野考察,是中國第一個進行現代考古挖掘的學者——可惜在1949年他跟隨蔣介石,押送大批文物去了台灣,所以這邊了解他的人,隻限在幾個學術小圈子內。

    在1928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成立,擔任組長的李濟開始組織考古隊伍在河南、陝西等地進行田野考古作業。木戶有三利用“支那風土會”的資金,很快取得李濟信任,參與到調查隊中來。

    到了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了《古物保存法》。為了摸清當前文物現狀,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籌備了一個宏大計劃,要搞一個全國範圍的古跡大排查,李濟被任命為執行者。

    李濟為了這個計劃,四處招兵買馬,既有國外的專家,也有國內的民間高手。木戶有三作為李濟的好友也參與其中,並結識了一個叫許一城的人。這個許一城是五脈掌門,代表了中國古董界最神秘的一股力量,尤其是手裏還掌握著一些神奇的鑒古技藝,讓木戶有三非常有興趣。兩人走得很近,一度還按照中國的風俗拜了把子。

    許一城和木戶有三並沒有跟隨大部隊行動,他們被李濟委托去執行一個秘密任務。這個任務到底是什麽,沒人知道。他們1931年7月中出發,一直到8月底才再次出現,消失了一個半月時間,但卻沒有提交任何報告,也沒任何記錄表明。

    後來李濟的這次大排查因為時局的變動無疾而終,許一城回到北平。木戶有三也回到日本國內,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在中國尋獲則天明堂玉佛頭,並稱讚說許一城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這一下子,國內輿論嘩然,無論是李濟還是五脈都承受了極大壓力。很快許一城被逮捕槍決,五脈因此元氣大傷,李濟也因為此事受到了申飭。李濟一怒之下,與日本方麵打起官司來,後來抗戰爆發,李濟護送文物南遷,更無暇顧及此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