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向晨昏

第277章 思念成“棘”

荊晶並不是科學家,也不想成為科學家。她隻是,會在閑暇之餘,把自己眼中看到的、所謂的那個、真實的世界,書寫下來的一個普通女孩,而已。 更為準確地說,那些文字,應該是被她的感知覺思維係統處理和理解之後詮釋出來的、她認為的相對真實的人類世界。同時,還不是全部的世界,那些僅僅是那個世界裏出現過的幾張靜態圖片,罷了。 轉瞬即逝的六年裏,荊晶每天都會在自己的日記裏寫下那個名字:棘子成。 她願,傾自己的所有,去交換,能夠與他三生三世、相伴相守、不離不棄。 可是,他到底在哪兒啊? 關於初中、高中裏的記憶,荊晶似乎隻記得上課、考試、補習……上課、考試、補習……福利院、學校、高潔的工作室,三點一線。 當然,還有,對棘子成越來越深的思念。 那份思念,沒有因為時間而淡漠;反而,每一天的積累,都在原來的程度上,又多增加了一分。 都說,“思念成疾”,但荊晶這是思念成“棘”! 都說,忘記一個人,需要與他相處的三倍時間。 可整整六年過去了,荊晶卻始終都記得他的模樣。 荊晶發現自己的手裏,並沒有留下棘子成的照片,然而,他清晰可見的眼神和笑容,卻總是能夠在荊晶的深夜沉夢裏重現,就像兒時的荊村、荊棘山,還有井村小學裏王校長的鋼琴聲……那樣,難以磨滅,無比深刻。 在韓春麗老師擔任新班主任的第一天,她還對大家說了一句話,讓荊晶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應該重逢的那個人。” 無論,荊晶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如何改變,她都一直堅信著,他們倆,她和棘子成,一定會再次相遇。 荊晶終於盼到了自己可以領到身份證的那一天。成人,不隻是一種“時間戳”的標記,更是真正獨立自主的新*。 她回憶著過去十幾年的時光,自己剛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背井離鄉、南下打工賺錢了,她就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小學還沒有畢業,父母離婚了,家裏還欠下高利貸一大筆賭債,先後寄宿在二伯父和同學的家,她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初中即將開始的時候,母親出了交通意外,父親四處逃債失蹤了,她便從留守淪落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孤兒。 自己的日常用度,主要是依靠政策撥款的補貼、社會愛心的資助金,還有秦家和棘家的支援。盡管,這些錢看似都是無償的,但,荊晶都記在心裏。她就是在等著成人之後,通過自己的能力,慢慢來償還。 如今,荊晶終於已經長大成人了。 那些在她最困境的日子裏給予她無私幫助的所有人,他們的日子,也應該和她一起,開始明朗起來了吧。 “棘子成”三個字,成為了她和黃菲菲茶餘飯後的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笑話”。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