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大典

第二部分 中華姓氏大觀(三十一)(1/3)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

    史氏遷徙分布

    史氏以官為姓,先秦列國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氏就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

    。

    西漢時有魯國人史恭,其孫史丹自魯(今山東曲阜)徙居杜陵(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史丹曾孫史崇,東漢初舉家遷至溧陽(今江蘇高淳縣固城鎮)。史丹裔孫東漢史苞的後代,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遷至河西健康(今甘肅高台縣)。史丹後代又有一支遷至高密(今屬山東),還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陝西西安)。此外,西漢末有沛國人(今江蘇沛縣)史岑,又有史立因罪遷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東漢時,史通平遷居青神縣(今屬四川)。

    今河南開封、洛陽、民權皆有史氏;唐五代時,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還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後,史氏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史氏曆史名人

    史籀: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可法: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氏起名規則

    1. 史(shi),最好不用聲母是zh、ch、s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拚音是y、w開頭的字。首字最好不用上聲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sh聲母、i韻母或上聲字。

    2. 注意名的意義與“史”字的“曆史”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

    3. 起名示例:史金玲、史珊冰、史佳蘺、史添、史洪淵、史娜、史文玥、史荏、史珊如、史琳引、史扉、史芳如、史琳升、史萬錦、史佳幼、史翔

    唐(新排序25)

    拚音:táng

    繁體:唐

    唐氏來源

    1.出自祁姓和姬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伊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河北省唐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後來就姓了唐。同時周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後在魯縣為唐侯,被楚滅後,其子孫也姓唐。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為唐氏。以上這4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