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28章 育兒篇(4)(1/4)

    二、單親家庭的孩子照樣有出息

    社會的變遷使得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離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單親家庭大批出現,而單親家庭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據調查表明,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學校中的雙差生,由於不良的物質生活環境,他們的智力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打破了他們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帶來他們行為上的偏差。

    社會學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3~7歲),母愛對子女的發育有至關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親,就會使子女的情緒波動大和不安寧。在少年時期(12~17歲),由於子女的社會性有所發展,與父母的關係也顯得十分重要,在此時間,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軌行為的比率都較大。

    心理學認為,人格異常的形成與惡劣環境有關,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發展的溫床。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誌和品德的發展。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場所,子女在父母的撫養下成長,從父母那裏接受教誨,了解遵守社會規範和行為守則。因此,如果把子女置於愛撫之中的保護機能叫做母愛作用的話,那麽,理智上的管教機能就可以起到父愛的作用了。所以說,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雙方來承擔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會表現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有些單親家長因其子女失了母愛而有一種愧疚心理,便對子女過分地寵愛嬌慣,而不能正常地給予管教;有些單親家長視其子女為累贅包袱,漠不關心,甚至歧視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單親家庭卻是處於一種無暇顧及的無奈之中,他(她)們往往一人承擔撫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既當爹又當媽,既要承擔起沉重的家務,又有繁忙的職業責任,常常是力不從心,自然對其子女的關心和教育不夠。這成為單親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個普遍現象。

    單親家庭的家長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尤其要講究方式和方法,要將愛和管教適當結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麵的發展。以下九個方麵是單親家長們尤其要注意的問題。

    不要把孩子當出氣筒

    家長不能視孩子為私有財產,把育兒教子看成是家庭的私事,以心情好壞為轉移;心情好時對孩子格外親切和關心,心情不好時則不理不睬,甚者當出氣筒、替罪羊。例如,劉某因經常打罵妻子,迫使妻子不得不與其離婚,7歲的兒子歸劉某撫養。離婚後,劉某將一肚怨氣都泄在兒子身上,經常無故打罵,在驚恐不安的環境之中生存的孩子,為了逃避家長的懲罰,便不願回家而流浪於社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要回避單親事實

    有的母親任何時候都不提起父親,好像孩子從來沒有過父親一樣。這種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親極力貶低父親,努力讓孩子相信父親是壞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即使情況果真如此,這種教育方法也不好。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批判地對待母親,不再尊重母親,還會把由於沒有父親而產生的委屈轉移到母親身上,這樣反而破壞了母子間的關係。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把父親看成是一個普通人,客觀評價他的優缺點。當然,對母(父)親來說有相當的困難,這需要有很高的修養,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和心中的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正確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礎,使孩子承認父(母)親的威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