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27章 育兒篇(3)(2/4)

    3.無聊時的消遣。有些寶寶吃手指是因為無事可幹,不自覺將手指放到嘴裏就吃起來。這樣的寶寶,可以說已經養成了“吃”手指的壞毛病。

    4.缺鋅。缺鋅會引起異食現象,也會造成孩子吃手的現象。如果孩子過了口唇期吃手現象還是很嚴重,甚至出現把手咬傷的現象,父母就要注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缺鋅引起的異食癖了。

    如果你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吃手指的習慣,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可也確實有一些孩子快上小學了還沒戒掉。不管你曾經是否努力想幫他改掉這個習慣,到5歲的時候,無論如何該引起重視了。

    一個原因是四五歲的孩子基本已經明白有些需要應該放棄,而且他們的自製能力比較強了,能夠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並願意執行。還有,5歲以後,乳牙開始脫落,恒牙開始萌出,新長出的恒牙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一旦因為受到手指的壓力而發生方向改變,牙齒的排列就不整齊了。以下九個對策教你戒掉寶寶吃手的習慣:

    對策1:讓寶寶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如果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滿足其生理需要,父母不需要多慮,隻需要注意玩具的清潔和手指的衛生,也就是要經常清潔玩具和寶寶的小手。所以,父母要從小讓寶寶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一旦發現不良習慣要隨時提醒,父母本身也要以身作則,讓寶寶有好的模仿對象。

    對策2:給寶寶提供多元的感官刺激。

    父母應在嬰幼兒時期就要注意寶寶的發展,如盡可能在寶寶出生時母乳哺育,使寶寶得到很好的口腔經驗。或提供一些替代品(如奶嘴或其他無毒大玩具)讓寶寶去“吃”,以豐富寶寶的口腔經驗。此外,父母還要給孩子提供多種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讓寶寶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觸視、聽、嗅味覺的經驗來豐富寶寶的生活視野。

    對策3:給予寶寶安定健康的環境。

    理想的成長環境應該是使環境單純安定的,使寶寶情緒安定、容易專心的環境。經常搬家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定感,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經常搬家,變動環境,這樣才能使孩子得到安定健康的環境。

    對策4:父母應抽取時間多陪寶寶。

    寶寶恐懼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寶寶的安全感主要來自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應多和寶貝在一起玩耍,給寶貝準備一些喜歡的玩具,抽空常擁抱一下寶貝,講講故事或一起聽聽音樂、念兒歌、看畫書等,讓寶貝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來,情緒趨於穩定,得到更多的愛,生活在一個溫馨環境中,逐漸減少吸吮手指的次數。決不能用生硬口氣訓斥寶貝,使其產生恐懼感,這樣反強化了吸吮手指的需求,導致吸吮手指的次數增加。應在寶貝4歲前矯正這個習慣,否則會可影響牙齒發育,使上頜向前突出,下頜向後退縮,造成上下頜不能正確咬合,對吃東西、講話發音和麵部形態有一定影響。

    對策5:教會寶寶說完整的話語。

    寶寶吃手指是因為恐懼而無法說出來,如果我們教他將心中的恐懼說出來,也許他就不會“吃”手指了。所以,父母要教會寶寶說完整的話語,讓他學會把心中的恐懼用語言表達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