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17章 婚姻篇(7)(1/4)

    婚姻問題的產生與對配偶所持的完美期望有關,比如:不少女性期望丈夫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男性則期望妻子能夠對所有的人和事都善良而寬容,可是生活並沒有這麽簡單。

    一個男子漢可能被一個不起眼的問題難住,一個善良寬容的女性,也可能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麻煩激怒。這時,人們對配偶所持的完美期望遭到了配偶在現實中無情的否定,這種否定導致人們對自己或伴侶產生否定的看法。比如,他們會認為:我怎樣努力都改變不了他(她);他(她)原來是一個如此不可救藥的人。這樣的看法,又會促使夫婦對彼此產生憤怒和絕望的情緒,從而最終讓婚姻亮起紅燈。

    其次,對婚姻的不合理信念。

    當人們對婚姻和配偶抱有如下的信念和期望的話,極有可能會讓婚姻產生問題:

    1.必須“琴瑟和鳴”:認為親密伴侶間應該完全一致,兩人之間任何的不一致對婚姻一定都是有害的和毀滅性的;

    2.“心有靈犀”不點自通。認為相愛的伴侶應該不需要直接交流,就能感覺到彼此的真正想法,這才是“心心相印”;

    3.認為人是不能改變的,關係的好壞也是固定不變的;

    4.認為性生活必須總是完美的,不應該有一點缺陷。所以,當婚姻生活與自己的期望出現反差時就會倍感失望和挫折,逐步把婚姻生活推向深淵。

    第三,對婚姻不幸福的錯誤解釋。

    不幸福的夫婦,往往認為伴侶的消極行為都是出於他們的“秉性難移”所造成的,而伴侶的積極行為則是短暫的、偶然的,是“曇花一現”。總是這樣去理解婚姻生活,會導致夫婦習慣性地誇大婚姻中的危機,而忽略婚姻中的幸福,並且更輕易地放棄或回避對問題的解決,直到婚姻瀕臨解體。

    人們得不到幸福的婚姻,其實正是他們自己看待配偶和婚姻的方式造成的。要使婚姻幸福,首先要從自己內心的觀念著手,努力用更符合現實、更理性、也更有彈性的方式來看待夫妻之間的關係和配偶的行為,用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溝通為婚姻生活填充源源不絕的愛。

    二、為何80後離婚率節節攀升

    “快婚快離”是80後夫妻中尤為突出,分析其中原因無非是父母過份的驕縱,導致孩子沒有主見,他們大多比較自私,不懂寬容,不肯遷就對方,一出現矛盾便以離婚相脅。

    父母過分的溺愛讓他們缺少獨立性,沒有責任感,太容易得到的幸福他們也不會珍惜,動不動就離婚。

    此外年輕人流行“閃婚”,結婚的時候,很多都過於衝動,沒有深入的了解便匆匆的結婚,可是婚姻與愛情總是存在差異,於是在發生矛盾的時候各不相讓,也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離婚個案。專家對此非常擔優,希望80後的年輕人,在選擇結婚的時候要慎之又慎,婚姻不是過家家,不可草率決定。

    有句話很經典:男人就是一個長著胡子的孩子。聽起來很有意思,仔細琢磨起來的確是這麽回事。一個看似人高馬大的男人,在外麵可能不可一世,在生意場中也呼風喚雨的,可是他回到家裏,可能連煮個麵也不懂得,過著飯來張口依來伸手的日子,在結婚之前靠母親照顧,結婚之後也就隻能依賴老婆了。可是現在的女孩子,不會做飯做家務的比比皆是,在家裏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嬌女,結婚了憑什麽就要洗盡鉛華充當煮飯婆?現代大都市中存在很多這樣的現象:父母溺愛兒子,卻不被感激,反而因為偶爾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而譴責父母並不愛他的事。父母年紀很大了依然要工作,而子女長大成人卻隻顧遊玩,因為過分的溺愛,不舍得這些孩子在外吃苦受氣,又不夠資本讓他當豪門大少,便養著孩子在家當蛀蟲。最糟糕的是這種情況延續到了子女長大,成家立業之後,依然習慣了吃住父母,無力承擔起應付的家庭責任,漸漸成了“啃老族”。如此看來養兒不是防老,而是成了老年的負擔,這種情況更多應該歸罪於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極大的誤導了子女的世界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