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13章 婚姻篇(3)(1/4)

    婆媳關係可以說是千百年來形成的“頑疾”,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在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明顯和最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係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歎息的問題。

    怎樣念好這本“難念的經”,使得婆媳和睦呢?這當然不會有什麽標準答案。但有幾個宗旨是必須要遵循的。

    首先,做媳婦的要尊重、關心婆婆。據有關方麵調查,現在多數家庭是媳婦“執政”,因而在解決婆媳矛盾中,媳婦負有首要的責任。做媳婦的要注意尊重、關心婆婆,遇事多和老人商量,盡量做到“經濟公開”,並定期或不定期地給婆婆一些零用錢。每逢時節,或婆婆生日,要記著給婆婆準備點禮物。平時媳婦給自己的母親送吃的、用的,最好同時給婆婆準備一份。要照顧到老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經常做一些婆婆愛吃的食物,一家人同桌吃,要注意先把好菜給婆婆,不能隻顧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要尊重、關心婆婆,還必須學會適應婆婆。婆婆大多思想較保守,生活上、習慣上有時難免帶些舊的痕跡。媳婦思想較新,常常不易理解婆婆的習慣,故一些舉動,常會引起婆婆的反感,從而引起婆媳不合。在這種情況下,媳婦要注意控製自己,盡量照顧老人的性情和習慣。

    其次,隻要不是什麽原則問題,就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舉動適合老人心意。必要時,甚至迫使自己遷就老人的某些習慣。等得到婆婆的歡心,再將老人的一部分舊習慣,用巧妙的辦法漸漸改變過來。這樣,婆媳就會慢慢消除隔膜,使關係和諧融洽。在處理婆媳關係當中,兒子的作用很重要。婆婆有了煩惱,就找兒子訴說;媳婦受了委屈,要向丈夫傾吐。在這種情況下,做兒子的倘若隻聽一麵詞,信一麵理,偏袒一方,指責另一方,那就會火上澆油,使矛盾加劇。做兒子的隻有一碗水端平,既不使母親感到失望,也不讓妻子有苦無處訴,才能緩解婆媳矛盾。比如,遇到婆婆數落媳婦的不是時,作為兒子要盡量替妻子承擔責任,緩和對方氣氛。若是遇到妻子訴苦,則宜向她多做解釋和安慰,要她看在夫妻情份上,原諒老人,使她消去怨氣。由兒子充當調解人,作好緩衝工作,婆媳矛盾才能日益好轉,家庭和睦才可能實現。

    第三,在婆婆麵前要體現對老公的愛,這是一定的。但也要讓婆婆知道你和老公一樣愛她。有句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很多婆婆都因為兒子娶妻成家而產生一種落寞感和不安全感,無非是因為害怕養了這麽多年的兒子受兒媳婦的氣,又怕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和媳婦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既然抓住了婆婆這個心思,就盡量在言語和行動上打消她的這些顧慮,如果老公與婆婆之間有矛盾一定要批評老公安慰婆婆,這樣將來你有困難時她也會幫你,也讓婆婆覺得她把兒子交給你是個明智的選擇。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係,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祖孫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係。

    婆媳關係雖然難處,但也不是沒有可借鑒的成功案例。隻要把公婆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真誠相待,並把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就一定能做個公婆寵愛的好兒媳!

    五、遠離家庭暴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