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4章 自我篇(3)(1/4)

    3.自我鼓勵,語言暗示。當你心情不佳時,可用生活中的哲理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做鬥爭。這樣就會感到有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來。此外,還可通過言語的暗示作用來調整和放鬆緊張的心理。比如,你在發怒時,可以用言辭暗示自己“不要發怒”“發怒會把事情辦壞的”。陷入憂愁時,提醒自己“憂愁沒有用,於事無補,還是麵對現實,想辦法吧”。當有比較大的內心衝突和煩惱時,可以用“不要怕,不要急,安下心來,會好的”等言辭,給自己以鼓勵和安慰。隻要是在鬆弛平靜、排除雜念、專心致誌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自我的暗示,往往會對情緒的好轉有積極作用。

    4.利用食物。碳水化合物有鎮靜作用,因為它可以刺激大腦產生血清素。常見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有蔬菜、水果等。食用蛋白質具有維持警覺性與腦力的功效。最佳的蛋白質是貝殼類、魚類、雞肉、牛肉、瘦豬肉。咖啡堿會使人沮喪、煩躁和焦灼不安,應避免含有咖啡堿的食物如咖啡、茶葉等。

    5.調節色光環境。環境對人的情緒、情感起著重要的影響和製約作用。例如,素雅整潔的房間,光線明亮、顏色柔和的環境使人產生恬靜、舒暢的心情。相反,昏暗狹窄的環境會給人帶來不快的情緒。光線暗淡易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對在陰天或光線暗淡房間裏易感到消沉的人,若每天增加二三小時的明亮環境,心情便會好轉。患季節性情緒失常的人,在冬天多花一點時間享受日光照射會對他們有益。有人認為顏色能滋養心靈,猶如維生素能滋養身體。要減輕焦慮和緊張應選擇一些具有緩和及鎮靜作用的清淡顏色如綠色、淺藍色等;在煩躁和憤怒時應避免紅色;在心情沮喪時應避免黑色和深藍色,多接觸使人心情愉快的色調如橘色、黃色、紅色。

    6.結伴郊遊,休閑農家樂。郊遊可使人精神愉快,驅散緊張情緒,消除心理疲勞,心情自然會好起來。

    7.常常和知己談心。再大的壓力也不能一個人承受,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你會充滿信心的。

    8.常看家庭相冊,回味溫馨時光。眼前的困境盡管讓人煩惱,但保持心底一塊明朗的天空,壓力永遠壓不垮我們。

    9.學會自我按摩。網絡或書籍中介紹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自我按摩方法,試一試,效果真的很好。

    10.如果你是單身,戀愛會讓人感覺充滿了希望。如果你已婚,幸福的家庭,也是你躲避壓力的安靜港灣。

    六、學會調控焦慮情緒

    小方是一名大三學生,最近幾天英語學習狀態欠佳,一個月後就是英語四級考試了,她卻出現了頻繁的胃腸不適,甚至失眠、頭疼等現象,根本無法進行複習,這樣一來小方就更著急,因為她已經參加了三次英語四級考試,都沒有通過,她害怕這次又以失敗告終。越急越頭疼,惡性循環開始了。

    看得出來,小方是非常典型的考試焦慮。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預期即將麵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幹、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除了考試焦慮,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不順等都會引發焦慮。

    焦慮情緒和洋蔥頭的皮一樣,是有不同層次的。同時,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像不論哪一層洋蔥皮都可以讓你淚流滿麵一樣,不論是哪種程度的焦慮,都會對你幸福造成影響,讓你很不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