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二版)

第五節 清朝的八旗綠營兵製(1/2)

    清朝實行滿漢雙軌的兵製,軍隊的構成都是世襲的,即滿人世襲為軍士,漢人實行兵戶製度。滿漢軍隊體製不同,滿人實行八旗製,漢人為綠營兵製。雙方在裝備、待遇上相距甚遠。

    1.八旗兵製

    八旗兵製是一種寓兵於民的軍事製度,跟猛安謀克製度一樣,都是從部落製度中轉化而來的。努爾哈赤整合建州女真的時候,以每三百丁為一牛錄(這三百丁的家人也屬於這個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每個固山統兵7500人,為一旗。牛錄的首領為牛錄額真,後稱佐領;甲喇的為甲喇額真,後稱參領;固山的為固山額真,後稱都統,每個固山還設兩個副都統。在入關之前,固山額真即為旗主。入關以後,都統逐漸成為滿人的武職官銜,旗主的意思不再明顯。在開始建旗的時候,隻有四旗:黃、白、紅、藍。努爾哈赤後來統一各個女真部落,兵額漸多,遂增設四旗,以原來的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的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均以各自顏色的旗幟為標誌,正旗均為純色,而鑲旗則在旗幟上鑲上別的顏色的邊。

    隨著關外滿人勢力的增加,後來又設了蒙古八旗和漢人八旗。凡是編製在旗的人,後來跟滿人一樣,統稱“旗人”,其民族屬性逐漸歸向滿人。在旗者,一般主動向滿人的風俗習慣靠攏,自認為滿人。

    細分起來,八旗有地位的分別。正黃、鑲黃和正白為上三旗,其餘的五旗為下五旗。這是因為正黃和鑲黃兩旗,原來是皇帝親為旗主的嫡係旗,後來鼇拜被殺,其統率的正白旗則歸皇帝直接統轄,所以這三旗為上旗。皇帝親掌的上三旗,擁有一些特權,比如進入內務府做侍衛,有優先權等。

    入關以後,八旗分為駐防八旗和京營八旗。駐防八旗分駐各個要害地點,由八旗駐防的將軍和副都統、城守尉統率,自成係統,對地方漢人綠營和地方政府起監視作用。直隸有熱河、察哈爾兩都統,密雲和山海關兩副都統。山東有青州副都統。山西有綏遠將軍和歸化城副都統。陝西有西安將軍,並兩翼副都統。甘肅有寧夏將軍、副都統和涼州副都統。四川有成都將軍和副都統。湖北有荊州將軍並兩翼副都統。江南有江寧將軍、副都統、京口副都統。浙江有杭州將軍、副都統、乍浦副都統。福建有福州將軍、副都統。廣東有廣州將軍並滿洲和漢軍副都統。新疆有伊犁將軍及諸位領隊大臣。關外則有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及十幾個副都統。京營八旗是從八旗各個佐領中挑選出來的精兵組成,分為各個營,大體上可以分為郎衛和兵衛兩大部分。郎衛是守衛皇宮的親軍,由三上旗子弟中選拔,組成親軍營,由領侍衛內大臣統率。兵衛是京師的衛戍部隊,其中,前鋒營、護軍營、圓明園護軍營、火器營、健銳營、神機營屬於皇帝外圍護衛部隊。這些部隊在皇帝親征的時候,往往是中堅力量。其中健銳營是攻城的特種部隊,而火器營和神機營都是用最先進的火器裝備起來的特種兵。步兵營和驍騎營是守衛京師的部隊,人數眾多,既擔任城內的守衛和巡查(類似於武裝警察),又擔負城外軍事要地的駐守任務。步兵營還負責統率一部分綠營兵,主要是讓他們負責漢人居民的管理和巡查。

    八旗兵是清朝的基幹軍隊,皇帝的意思就是讓旗籍人員世代為兵,拱衛皇室,守住滿人的天下。所以,所有八旗子弟,不許從事生產行業,由國家全部包下來,男丁生下來就吃一份俸糧,女子也有補助。可是,清朝統一之後,戰事逐漸減少,在繁華的漢地,承平日久,不憂衣食,八旗子弟難免無所事事,不僅弓馬武藝廢弛,而且鬥誌漸消,到了清朝中葉,八旗兵的戰鬥力已經大大下降。八旗子弟繁衍日多,又不能自謀生計,天天靠著“鐵杆莊稼”——皇家的俸祿過活。由於錢糧來得容易,所以八旗子弟大多不事算計,對生活毫無計劃不說,而且追求奢華,結果多數人都寅吃卯糧,平時靠賒賬過活,發餉的時候再去還賬,然後再賒賬。由於賒賬買的東西非常貴,所以,旗人手裏的錢越來越少,最後不得不將家裏值錢的東西去當,開始還能贖回來,後來就贖不回來了,就靠借貸度日。即使擁有田產的旗人,由於經營不善,也多有虧欠,隻有少數得勢的王公貴族才能過上真正的錦衣玉食的生活。總體上一般旗人日益貧困,總得皇帝定期開恩,發放補助,為他們贖回家產,才能維持。到了清朝後期,朝廷再也無力負擔旗人,結果連黃帶子和紅帶子的皇族,也有吃不上飯的。因此,跟明朝一樣,日益龐大的旗人群體,造成了巨大而且難以彌補的財政窟窿。晚清開始允許旗人自謀生計,但已經養尊處優太久的旗人,大多沒有此能力,也沒有此決心,所以,八旗生計問題,一直到清朝滅亡,也沒有能解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