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二版)

緒論

一、何為製度 今天所謂的“製度”,實際上是西方語境下的一種說法,是與英語的institution和system對應的漢譯。institution對應的拉丁語語源原意有製定和設立的意思,後來引申為製度和習慣;system對應的希臘語語源原意是將部分擺放成為整體,後來引申為製度、組織和係統。漢語原來的“製度”一詞,更偏於動詞,意思是通過人為的“製”達到某種規模和格局,《漢書·文帝本紀上》有言,“帝自為廟,製度狹小”,說的是漢文帝節儉,為自己立廟,蓋得非常小。《資治通鑒》裏說隋文帝時,楊素建造仁壽宮,隋文帝至,“見製度壯麗”,很不高興。這裏的“製度”一詞,顯然與西語的製度意思有別。其實,和“國家”、“民主”、“經濟”等社會科學主幹詞匯一樣,以“製度”對譯institution和system,出自日本的翻譯,而後在中國大規模學習日本的時候,傳入中國。那麽,現在我們所講的製度,究竟什麽是意思呢?也許我們用道格拉斯·C·諾思的一段話來說明更合適:“製度是一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更規範地說,它們是為決定人們的相互關係而人為設定的一些製約。製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麵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製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曆史變遷的關鍵。” 二、何為政治製度 所謂政治製度是指人類組織發展到國家階段以後,從事政治活動的組織、框架,以及政治遊戲的規則和政治運行的內在機製。簡單地說,政治製度就是人們從事政治活動時的遊戲規則。它是決定人們相互間政治關係的人為設定的製約。它建構了人的社會等級和秩序,搭建了人們政治活動的大框架,政治製度的變革,往往意味著社會的變革與動蕩,但這種變革,往往最能體現曆史的演進軌跡。 三、何為政治製度史 政治製度史就是政治製度變遷的過程與運行的內在理路。它與政治史有關,但屬於政治變遷中最為內在的痕跡。製度史不是史料的簡單羅列,也不是官製變化的單線條描述,它是我們對於過去製度變遷的一種新的詮釋,呈現出曆史的內在邏輯和合理性。 四、政治製度史研究的對象 政治製度史的研究對象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類: (1)政治組織的框架、政治文化的變遷。 (2)政治運作的規則和機製的變化理路。 (3)社會權力結構的變遷。 五、研究方法 (1)製度主義的方法。在對製度安排、轉型的分析中引進交易與成本的概念。製度的安排,實際上是各個階層、勢力和集團之間交易的結果。製度是由交易構成的,一種製度安排就是遵循同一規則的交易的集合。交易都是要付費的,就是說必須有成本,當成本過高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製度出現了問題,必須改換交易的形式,實行製度變革,政治格局在新的條件下,實現均衡。 (2)曆史主義的方法。此方法強調因果律,注重曆史發展的邏輯順序。人們書寫曆史,重要的在於重新闡釋,給曆史現象以一種合理的解釋和排列,但這種解釋不能顛倒曆史順序,更不能倒果為因。當然,發生在前麵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後麵事情的原因,但後麵的事情肯定不會是前麵事情的原因。研究製度現象,要注意其內在邏輯關係,厘清因果,合理地展示製度變遷的脈絡。 需要掌握的概念 製度 政治製度 權力架構 政治運作 思考題 為什麽要學習製度史? 閱讀書目 [美]道格拉斯·C·諾思.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