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金門:鑄劍為秤盤的地方(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更加難以抹平的,是戰爭帶給當地人的創傷。那些年,金門是戰區,這個一百多平方公裏的小島,居然駐軍十萬。所有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組織起來,青壯年參加自衛軍,每周都要訓練。今天看他們的照片,女自衛隊員統一服裝,荷槍實彈,恍若我們這邊的女民兵。居民中的國民黨員,要定期學習,匯報思想,稍有不滿,就會有麻煩降身。那年月,金門的人有特別的身份證件,要想出去,哪怕隻是到台灣,也要經過好些道手續,甚至一度有金門地區專用的台幣。陪我們的金門的朋友說,1978年12月,大陸宣布永遠停止對金門的炮擊那一日,心裏的負擔一下子就放了下來,感覺輕鬆極了。

    今天的金門,還是台灣人口最少的兩個縣之一,常住人口隻有四五萬人,島上的店鋪冷冷清清,好多土地也荒蕪著。著名的金門高粱酒,釀酒用的高粱早就不是本地的土產。雖然是台灣福利最好的縣,但樂意來的人還是不多,尤其是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這個小島,原來是跟幾千米外的廈門島連在一起的,所謂金廈一體,但是,國共的紛爭,卻隔開了兩個血肉相依的島,迫使金門勉強去依附隔個台灣海峽的台灣。廈門由於處在大陸巨大的腹地,一旦發展起來,速度很快,城市擴張速度快,相當熱鬧。但是,迄今為止,金門由於兩岸的政治的因素,還是跟廈門聯不到一起,看起來隻能像農村。受不了憋屈和冷清的年輕人,隻好遠走台灣。原本一座不大的橋就可以跟大陸聯結的金門,卻隻能作為台灣的離島,尷尬地存在著。

    金門由於“小三通”,兩邊的人民往來頻繁,經貿關係已經相當密切,但是,金門跟廈門,還是被有形和無形的雷區隔開。金門,接不上大陸的地氣。兩岸的往來,雙方都在繞過政治的雷區,在經濟上做文章,但政治的雷區依舊橫在那裏,阻礙著經濟實質性的突破。也許,世界上沒有所謂繞開政治的經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