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走進南村落(1/2)

    8月6日的一個下午,我被龍應台基金會的兩個熱心的義工佩珊和佩玲帶到了一個看似平常的台北人家的門外。門上有一張條子,上麵寫著:不要硬推,請按門鈴。我按下了陡然起來推門進去的欲望,聽憑義工按了門鈴。在這裏,我們見到了南村落的酋長韓良露女士。

    進到房子裏麵,才發現房間很大,錯落地擺了好些茶座,牆上掛了好些像塗鴉似的畫,塗鴉似的照片,連裏麵的衛生間都精致可愛,卡哇伊。我以為,這是一家有點藝術味的茶館,但主人告訴我,這是南村落的辦公室。這時我才發現,在屋子的角落,有幾台電腦。

    把辦公室做成茶館模樣的韓女士,年紀跟我相仿,有點胖,她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好像也這樣胖,但靈巧無比,整體上,給人回到唐朝的感覺。胖胖的女主人,渾身都是藝術,滿嘴都是曆史,對台北南部、台灣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這一帶的曆史沿革,一清二楚。這一帶的每間房子,每家店鋪,感覺甚至於每個有點意思的人,書店裏的每本書,都如數家珍。在隨後的時間裏,她拖著我們走了一家又一家各具特色的書店,一家又一家咖啡館,一家又一家茶館,沒有一家是連鎖店,每家都具有絕對的獨特性。咖啡館從主人、格局到賣的咖啡,再到錯落擺放的書籍,都不相同。有家兩個學建築的女研究生開的咖啡館,裏麵還有間小小的展室,任何一個大學生的作品,隻要被女主人看上了,就可以免費在裏麵展出——隻是展出而已,不是為了賣。在裏麵,我們看到好些稚氣而別致的畫以及玩偶,看了一眼,就好久忘不了。在安靜的咖啡館之外,還有好些酒吧,這些酒吧,都是藝術吧,音樂吧,爵士樂、鄉村音樂、搖滾樂,應有盡有,是各色藝人和愛好者的天地。每個酒吧,都有隻屬於自己的天下。

    茶室也是如此,一家名叫冶堂的茶室,小小的庭院,不過四五平方米,清雅有致,如此狹小的空間,居然有蘇州園林的味道。青苔,盆景,台階上一個小小的魚缸,數尾小魚,如畫龍點睛般地提氣提神。茶室裏十幾平方米的地方,居然能隔出若幹空間,桌、凳、幾均小巧精致,古色古香。牆上有字畫,案旁無白丁,各種不同來路的文化人,在這裏吹牛談天,互不相擾。偶有新進來的熟人,相視一笑,然後呷一口茶,繼續。

    最好玩的是這一帶的書店。說是書店,實際上每個書店都開展活動,演講、座談、聚會。入口處,都擺放好些活動的廣告,供來客自取。每個書店吸引著自己的人,是屬於自己人的活動空間。有專賣大陸書的,他們開玩笑叫做“匪書店”。據韓女士講,過去每次進新書,開箱之際,台大和師大好些教授都要來搶,搶去之後,先秘而不宣,讓想看的同道著急。還有專賣印度、德國書的,也有經營俄羅斯和東歐的書的,專賣台灣曆史文化類書籍的店,幾乎成了台灣研究的圖書館,你能想到的,它裏麵都有。一家位於地下室的書店,具有鮮明的“左派”意味,不僅賣的書淨是些女權主義、勞工運動和福柯的傳記和著述,連牆上的廣告也有好些同性戀聚會、維權的信息。還有一家賣“台獨”書籍的店,韓女士告訴我,這個店對所有大陸來的人都不友好,包括她這種半個外省籍的人也是如此。果然,進去之後,不像其他店那樣,人家連招呼都不打一個,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隻歡迎自己人,算是這個店的另一個特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